释月涧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六十八:偈,佛经中用来说明佛理、发人深省的韵文。偈颂是佛教徒用以念诵或吟唱的韵文。这首诗是一首颂佛之诗。大庚岭头,高安滩头。大庚岭是江西赣南地区与广东连州交界的地方,位于江西省大庾岭上。大庾岭山势险峻,地势险要,为南北交通要冲。大庾岭头就是大庾岭山的山巅。高安即今江西的高安。大庾岭头,指的就是江西大庾岭南端山巅。下尽手脚,结尽冤仇。手脚,这里指僧人的袈裟和袈裟下的腿脚
太白峰顶的云彩,宛如太湖中心的月光。 黑夜散去的清光,炎洲飘飞的皓雪。 不是古佛的玄机,也不是诸祖的妙诀。 别有洞天,万像森罗,让人惊叹不已。 注释: 1. 太白峰顶:指华山的南峰,又名莲花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东。 2. 云:指华山的南峰云雾缭绕的景观。 3. 太湖波心月:指太湖中心的小岛,又称洞庭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南部。 4. 黑夜散清光:形容夜晚的景色明亮如昼。 5. 炎洲
《偈颂百零三首其六十七》是一首描绘樵夫在山林中行走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八十樵翁无赖查:八十岁的樵夫不守规矩,随意乱闯。 - 芭鞋踏破乱山霞:他穿着芭蕉叶鞋,踏破了乱石堆里绚丽的晚霞。 - 那知一迹不到处:他不知道有些地方连脚印都没有留下。 - 别有葛洪仙处家:但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隐藏的仙人隐居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樵夫在山林中的行走
这首诗的原文是:“大道平平无壅塞,无端特地设深坑。衲僧若具丈夫志,解向机先掉臂行。”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大道平平无壅塞,无端特地设深坑。 - 大道指的是佛教中的大乘佛法,强调普渡众生,消除一切痛苦。 - 平平无壅塞表示大乘佛法的包容性,没有偏见和狭隘。 - 无端特地设深坑意味着有些教派或修行方法可能过于复杂或限制了修行者的自由。 2. 衲僧若具丈夫志,解向机先掉臂行。 -
【注释】 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七十二: 击梧桐,惊老凤——比喻打击、挫折会吓跑老凤凰。 戽九渊,缚狞龙——比喻打击、挫败会使凶恶的龙屈服。 同不同,别有灵犀一点通——意思是说虽然事物相同,但感受却不同。 【赏析】 “击梧桐,惊老凤”,这是诗人对那些在打击中夭折了的青年的惋惜之情。 “戽九渊,缚狞龙”,这两句是对那些失败者的安慰与鼓励。他们虽被打倒,但在诗人看来是不足挂齿的,因为只要不放弃斗争
注释: 周家有国圣明朝,甘蔗无端产异苗。 后代儿孙非五逆,百千鸩毒一瓢浇。 解释: 周家有国圣明朝,甘蔗无端产异苗。 这句诗的意思是,周朝的后代子孙中并没有出现五逆(不孝、不悌、不义、不长、不死),反而还出现了像甘蔗一样奇异的苗头。这里的“五逆”是指五种不道德的行为,而“甘蔗苗头”则是指新出现的不良倾向或行为。 后代儿孙非五逆,百千鸩毒一瓢浇。 这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后代子孙中出现了不良行为
【注释】 有纵迹,没缝罅:有踪迹,却无缝隙。比喻言行不一,善作善成。 善财七日寻觅不得:善财童子七天找不到佛祖。指佛经中记载的佛祖说法时,善财童子七天内找不到佛祖。 赵州五年分疏不下:赵州和尚用五年的时间才解释清楚“分疏”的含义。指佛教禅宗中的赵州学派。 汝等诸人,那边经冬,者边过夏:你们这些人,一边经历冬天,一边度过夏天。指人生苦短。 因甚问著,如聋似哑:为什么问的人像聋子和哑巴一样
【注释】 偈颂:佛教徒吟诵的韵文,用来解释佛经。万叠:指天台山。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以瀑布和山峰重叠而著名。信手:随意。轻拨:轻轻摇动。转:转动。六种震动:佛教中说,心、耳、鼻、舌、身、意六根会触外境而起六种不同的感觉。玲珑:形容精巧细致。人面:指佛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天台山风景的喜爱之情的一种表达。诗人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和谐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东村王老夜烧钱,掇转须弥作案山。 途路纷纷未归客,抬眸错认白云间。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深夜在东村焚烧纸钱的情境,他的动作是将须弥山(即印度摩揭陀国)移动到地面上,形成一座山峰。而那些没有回家的行人看到这一幕,可能会误以为是白云间的景色。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深夜在东村焚烧纸钱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亡者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思考。通过对须弥山的描绘
【注释】 1. 偈颂:佛教中一种韵文,用以说明佛理或颂扬佛法功德,多以七言、五言或四言诗的形式出现。 2. 一百零三首:指《碛砂藏》中所收的一百零三首偈颂。 3. 其五十七:即第57首偈颂。 4. 蛟: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形状像龙,全身有鳞和爪。 5. 剑下死:比喻遭受杀害。 6. 阱:陷阱。 7. 诸老:这里泛指的是当时的僧侣和高僧。 8. “各设机关”:意指这些僧侣和高僧们暗中设下了种种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