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蕙
清凉大法眼禅师真赞 非风幡动,非风铃语。 见闻起灭,了无处所。 何以明之,俱寂静故。 此光明藏,平等显露。 由本无明,爱欲悭妒。 如隔日疟,痛自遮护。 有能了者,即同本悟。 索尔虚闲,随缘静住。 一切仍旧,自无染污。 为物作则,崄崖之句。 如大火聚
【诗句】 1. 以如是观,觉知见闻。 - 注释:因此这样来观察,就能觉察到知觉和听闻。 2. 性等太虚,卓然而存。 - 注释:本性与太虚相同,坚定而存在。 3. 示其身世,如空忽云。 - 注释:显示他的身世如同空虚和忽然的云彩。 4. 应缘上洛,寄名李氏。 - 注释:应缘而上洛,寄名于李氏家族。 5. 在龆龀中,俨大乘器。 - 注释:在幼年时期,就具有像大乘佛法器物一样的气质。 6.
永嘉真觉大师真赞 情根无功,意识无作。 现量圆成,见闻知觉。 如镜受灯,光无坏杂。 烈火焚烧,河流湍逝。 谷风怒号,大地依止。 俱无知思,亦复如是。 此涅槃门,如鼓涂毒。 曹溪挝之,闻者僵仆。 以椎授公,万像惊缩。 光明之语,粲如日星。 精严之行,清如玉冰。 惟不传者,与空相应。 我初学道,如握与拳。 晚乃觉之,如手安然。 有时而用,搏取大千。
【注释】: 以:代词,指“以公风神”;律度:约束;交神:指佛家所说的感应。是:表推测语气;真保护:真正能保护。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禅师的话。诗中说:“以公风神,为我律度”,就是说,永明禅师的风度、气质、言谈举止和思想行为,都符合佛教教义的要求,我应当向他学习;“交神见之,是真保护”,意思是说他与佛有感应,见到他就能得到真正的保护。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永明禅师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修养
赤眼禅师画像赞 森森禅林,公特秀出。 注释:深深的禅林中,您特别出众。 轻世急道,不可跂及。 注释:轻视世俗的名利,追求真理,难以企及。 遗风至今,秋霜烈日。 注释:您的遗风至今仍然存在,就像秋天的霜和烈日一样。 我初瞻像,再拜稽首。 注释:我第一次见到您的时候,就拜倒行礼。 一室严冷,如虎方吼。 注释:一间寂静的房间,就像一只凶猛的老虎正在咆哮。 嗟余寡助,乃生公后。
破灶堕和尚赞 嵩山的屋老灶有神,百姓争相去祭祀。 和尚和门人偶尔经过,看到后就震惊地叹息。 这只不过是普通的土瓦合成,里面怎么会有圣灵? 用杖敲击它就会掉落倾斜,一会儿就有一个青衣女子出来笑迎。 谢和尚为我讲述无生之道,说完就乘着轻快的翅膀升空而去。 门人问她为什么如此虔诚,她跪在地上只是听到破碎的声音。 你看这一片深情,不是真情,就像明亮的月亮悬挂在青天之上。 没有证据的事,通过事情来证明
百丈大智禅师真赞 以实问答,空可青黄。 以意求道,神落阴阳。 阴阳不测,脱略阴界。 青黄摸画,果因不昧。 我有大机,佛无密语。 如师子王,露地方踞。 称性文字,随分丛林。 如以妙指,发和雅音。 同世之波,寿九十二。 护持心宗,谥曰大智。 注释: - 以实问答,空可青黄:用实际的问题来解答,就像青色和黄色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 - 以意求道,神落阴阳:通过内心的理解去寻求道,就像是神在阴阳之间徘徊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六祖惠能的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六世祖师画像赞 六祖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六祖(即禅宗大师惠能)的敬仰之情。"六世祖师"指的是惠能的六代祖先,而"画像赞"则是对画像的赞美之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六祖的画像,展现了六祖的智慧和魅力,以及他的教诲对后世的影响。 是风幡动,眼自遮护。 非风幡动,心则显露。 这句诗描述了六祖的形象。当他看到风吹动的幡(一种旗帜)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试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七绝,首句起兴;颔联写“宝公”的画像,颈联写宝公的身世和传说,末句写宝公画的名望。全诗用典贴切、含蓄,表达了诗人对于宝公的敬仰之情。 【答案】 (1)宝公画像赞(其一) 水月道场严净久,空华人世落残馀。 骨埋龙阜谁名宝,却在鹰巢不姓朱。 (2)注释:水月道场:指佛教寺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六祖大师真身图赞五首·六祖》中的一句。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 观前后身,两镜一面。 左右对之,三者顿现。 今非昔是,增金以黄。 昔非今是,谤沉无香。 已绝死生,岂缠老少。 全机现前,常明而妙。 夜江佐舟,吾今渡汝。 注释: 1. 观前后身:观察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即自我反省。 2. 两镜一面:两面镜子,一面是过去的自己,一面是未来的自己。 3. 左右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