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风幡动,眼自遮护。
非风幡动,心则显露。
是谓曹溪,显及要旨。
欲证之者,勿留汝意。
暂时敛念,妙寂了然。
汝自受用,密非我边。
负石舂粮,趁獐逐兔。
镜中之空,欲寻无路。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六祖惠能的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六世祖师画像赞 六祖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六祖(即禅宗大师惠能)的敬仰之情。”六世祖师”指的是惠能的六代祖先,而”画像赞”则是对画像的赞美之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六祖的画像,展现了六祖的智慧和魅力,以及他的教诲对后世的影响。

是风幡动,眼自遮护。
非风幡动,心则显露。
这句诗描述了六祖的形象。当他看到风吹动的幡(一种旗帜),他的眼中会自然地流露出智慧的光芒。这表明了六祖的智慧是超越物质现象的,他的目光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

是谓曹溪,显及要旨。
欲证之者,勿留汝意。
这里的”曹溪”指的是六祖所在的地点——曹溪。六祖在这里展示了他的核心教义,即”无念为宗,无言说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是禅宗的基本教义,强调直接体验而非言语描述。对于想要领悟这些教义的人来说,不应该被自己的意图所束缚,而是要直接去感受和理解。

暂时敛念,妙寂了然。
汝自受用,密非我边。
这句诗鼓励人们暂时放下杂念,以静观其变的方式来体悟禅宗的真谛。”妙寂了然”表达了对禅宗境界的深刻理解和体验。而”汝自受用”则意味着这种体验是个人的内在收获,与他人无关。

负石舂粮,趁獐逐兔。
镜中之空,欲寻无路。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六祖在教导弟子时的情景。他用石头舂粮食,追赶獐子和兔子,这些都是禅宗修行中的象征性动作。而”镜中之空,欲寻无路”则表达了禅宗中的”空”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没有固定实体的。这需要人们深入思考,才能领悟到禅宗的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