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金刚经赞》。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佛经的智慧和深远的影响力。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1. 昔有佛子根猛利,能观空性则是色。 - 过去有一位佛子,他的根性好利(敏锐),可以深入观察到事物的空性。 2. 欲显空色不思议,仰空书此金刚句。 - 他想表达的是关于空性与色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之神秘莫测。 3. 至今风雨被原野,诸樵牧者集其下。 - 至今仍然
诗句解析: 1. 见流滔天,公峙如山。 译文:看见滔滔江水,山峰屹立不动。 注释:这里的“见”可能指“目睹”,“滔滔”形容江水流势浩大。 2. 壁立万仞,捍其狂澜。 译文:山峰巍峨耸立,像墙壁一样坚固,抵御着狂暴的波涛。 注释:“壁立万仞”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捍其狂澜”则表示山峰稳固如磐石,能够抵挡汹涌的波浪。 3. 可望而却,不可览攀。 译文:虽然可以远远地看到它,但无法靠近或攀登。 注释
【注释】 1.小字华严经赞:指佛教经典《华严经》。小字,即注疏。 2.要当勇猛勤守护:应当勇猛地守护。 3.勿令邪念辄蠹侵:不要被邪恶的念头侵害。 4.毗蓝风:梵文的音译。意为清凉、净化之意。 5.须弥卢:梵文音译,意为“山”。 6.劫火:佛教语,指大劫中燃烧一切之苦厄。 7.为摊此经一切处:指广泛地传播这部《华严经》。 8.使其凉曝各得所:让它们在适当的环境中得以保存。 9.我此现前佛子等
诗句翻译 1 长沙岑大虫真赞:对长沙的虎(即老虎)的赞美。“岑”是地名,这里指代老虎的所在地。 - 注释:长沙(地名) - 表示诗中提到的“大虫”位于湖南省长沙地区;岑 - 表示这是一只在特定环境下的老虎。 2. 长沙大虫,声威甚重。:描述长沙的老虎声威赫赫。 - 注释:声威 - 表示老虎的威慑力和影响力;甚重 - 表示非常强大或重要。 3. 独眠空林,百兽震恐。
小字华严经赞 我闻尊者龙胜师,应供曾入娑竭海。 龙宫微尘妙章句,目所一瞥辄能诵。 流于五天及震旦,为热恼中甘露门。 唯道人栖出其后,愿力猛利思精特。 能于方策纸墨间,书此大经十万偈。 诵于蜗舍巢庵中,了然如在龙宫见。 观者种性有差别,爱慕皆生殊异想。 要当谛观一尘中,亦有无边妙经卷。 昔有智人破此尘,十方世界一切说。 以名尘故非断空,而可破故非实有。 了此两宗妙法门,亦摄一切契经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玄沙宗一禅师真赞》。下面逐句翻译并附上赏析。 1. 根门有功,则是心外见法。 - “根门”指的是人的根基或基础,“功”在这里指修行的成就。 - “心外见法”意味着在心灵之外发现佛法或真理,强调了超越心灵的直接体验和认知。 2. 用处换机,则是问时有答。 - “用处”指的是应用或实践。 - “换机”可能是指变化或转换的思考模式。 -
这首诗是赞美南安岩定光古佛木刻像的。 南安岩定光古佛,他的形象雕刻得非常生动。 他的神态深邃,仿佛看到了他的前身。 就像石火般迅速,但他的存在无法被追赶。 他的法力无边无垠,无需深思熟虑。 他的形象既高傲又超然,仿佛在对世人说:“你们这些凡人,都不要来打扰我!” 他的眼神充满了智慧和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一切。 他的手指虽然纤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能够掌握整个世界。 久雨不晴
诗句与译文对照: 1. 须眉如画颀而美,风神如秋气奇伟。 - 诗句解读: - "须眉"通常指人的面部特征,这里可能指代某位高僧或菩萨的形象。 - "画"可能指的是绘画,但在这里更有可能是指的雕塑,因为“须眉”在这里被赋予了艺术化的形态。 - "颀而美"描绘了这位高僧或菩萨的身材修长,且外貌俊美。 - "风神"则形容其气质非凡,如同秋天的气象般清新、高远。 2. 平生归宿东北方,长劳动中寂而止
永明禅师真赞二首 其一 诗句: 三界种性,有万妍丑。 生顺死逆,梦夜想昼。 往复无间,声度垣牖。 皆依末那,戏论成就。 而末那体,无作无受。 譬如空花,实无而有。 一念了知,光明通透。 我如是见,无有错谬。 是为心宗,祖佛授手。 孰振颓纲,秀杰奇茂。 稽首永明,月临星斗。 译文: 在三界的本性中,人们有着美好的一面和丑陋的一面。 生时顺从,死后违逆,日夜梦想,昼夜思考。 这种往复无常的循环
【注释】 临济和尚赞:临济,即临济宗,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 三玄:指《庄子·逍遥游》中的《齐物论》、《秋水》、《养生主》。 三要:指《庄子·大宗师》中的“天在内”、“人在内”、“神在内”。 脑后见腮村僧:指一个愚痴的和尚。 向上更有一窍:指禅宗所提倡的顿悟法门。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临济宗风之偈语。此诗用三个典故说明临济宗风的特点。第一句“一句中具三玄”以“玄”字为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