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种性,有万妍丑。
生顺死逆,梦夜想昼。
往复无间,声度垣牖。
皆依末那,戏论成就。
而末那体,无作无受。
譬如空花,实无而有。
一念了知,光明通透。
我如是见,无有错谬。
是为心宗,祖佛授手。
孰振颓纲,秀杰奇茂。
稽首永明,月临星斗。
永明禅师真赞二首 其一
诗句:
三界种性,有万妍丑。
生顺死逆,梦夜想昼。
往复无间,声度垣牖。
皆依末那,戏论成就。
而末那体,无作无受。
譬如空花,实无而有。
一念了知,光明通透。
我如是见,无有错谬。
是为心宗,祖佛授手。
孰振颓纲,秀杰奇茂。
稽首永明,月临星斗。
译文:
在三界的本性中,人们有着美好的一面和丑陋的一面。
生时顺从,死后违逆,日夜梦想,昼夜思考。
这种往复无常的循环,如同声音通过墙垣、窗牖传播。
这一切都是依赖于末那所起的作用,通过戏论来达到的成就。
末那的本质,是没有作为也没有接受的状态。
就像虚空中的花朵,它实际上并没有存在,但人们却以为它是实在的。
当一个人一旦觉悟到这一点时,就能够明白真相,心灵变得光明通透。
我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没有任何错误。
这就是心灵的根本,也是祖先佛陀传授给我们的智慧。
谁能振兴这个颓废的纲纪,成为杰出且奇特的俊才呢?
向伟大的僧人永明禅师致敬,他如同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星辰和北斗。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禅宗对于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描绘人们在三界中的不同表现和经历,以及他们对于生死、梦幻、昼夜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轮回和宇宙万象的哲学思考。
诗中的“三界种性”指的是人类在六道轮回中的不同状态,包括生、死、梦、想等不同的体验。而“万妍丑”则是形容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诗人通过这些描述,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困惑,以及对于解脱之道的渴望。
诗人转向对禅宗思想的描述,指出众生对于生死、梦幻、昼夜等现象的不同理解,以及对这一切的反复无常的感知。这种反复无常的循环,如同声音透过墙垣、窗牖传播,象征着世间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诗人以“稽首永明”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永明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禅宗对于修行者内心的净化和提升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通过对三界种性的描绘和禅宗思想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和自我的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