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蕙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慈明禅师的诗。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缘生诸法名体绝,如空字身水鱼迹。 - 意思是说,佛法的本质在于“空”,就像水和鱼一样自然存在。 2. 是无相门缘寂宗,一切智智差别海。 - 这两句诗表达了佛法中无相、寂静的修行方法和无尽的智慧,如同海洋一般深不可测。 3. 公于是中如法船,泛然出没无所畏。 - 这里的“公”指的是慈明禅师,他就像一艘法船在佛法的海洋中自由穿梭,无所畏惧。
【注释】 汾阳:指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昭禅师,即汾阳禅师。真赞:赞颂。维摩杜口:维摩诘是印度的佛学大师,以“不语”著称于世,这里指王维。说,言语。动容顾瞻:形容神情动作。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尊敬。千圣:历代圣人,此处泛指文人墨客。辙,车迹。 【译文】 维摩诘的嘴巴紧闭,不发一言;释迦牟尼的舌头灵活,善于言辞。 他的举止神态,既不是沉默也不像说话。 虽然他只是宣说了一个字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一位著名的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人生感慨、描绘自然景色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翠岩真禅师真赞:这是对禅宗大师翠岩禅师的颂扬。翠岩禅师是一位禅宗的高僧,他的禅法以直指人心、顿悟见性著称。这里的“真赞”意味着这首诗是在真诚地赞美翠岩禅师的禅法。 2. 我方泾渭同流,笑中软顽滑头
南岳弥陀和尚赞 与之食则食,与之衣则衣。 注释:与其同甘共苦,无论富贵贫贱都能共享美食佳肴;与其共穿衣物,不论贫穷富有都共享衣物。 无衣衣木叶,无食食土泥。 注释:没有衣服可以披身,就以树叶为衣;没有食物可以充饥,就以泥土为食。 为人汲樵牧,仅存骨与皮。 注释:替人打水砍柴放牧,仅仅只剩下了枯骨和烂皮。 其道不可致,天子南向师。 注释:修行之道难以追求,天子南向求教佛法。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公案诗,通过对禅师疏山仁的形象描绘,表达了禅宗对生死、幻象和万法的态度。 我们来看第一句“三支习气,其毒炽然。”这里的“三支”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种基本修行方法,即禅修、念佛和持戒。而“习气”则是指人固有的习性或习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往往被这三种修行方法所束缚,从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就像有毒一样强烈,让人难以摆脱。 我们看到第二句“熏烝识心,盘屈纠缠
【注释】 出檀衣赞二首:这是《出三洞经》中的两首诗,作者不详。 此出檀衣:指僧人所穿的袈裟。 慈母授我: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手扑:用手掌拍打。 矧(shn):况。 五十馀年:指和尚从出生到五十岁。 俨(yǎn)临清众:端庄严肃地面对众多的人。 寒暑不易:不管春夏秋冬,四季不变。 尽形受用: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和享受。
【赏析】: “醉僧赞”是一幅题跋,是明代书画家王世贞的墨迹。这幅作品用草书体写成,字迹飘逸洒脱,笔法遒劲有力,是王世贞书法的代表作。此画卷为绢本立轴,高26.5厘米,宽47.5厘米,纸本,纵109.5厘米,横37.5厘米。 此图上自卷首到卷尾依次有王世贞的题诗、自题和款识等。 第一幅画面是“我爱龙眠老居士”,这是王世贞对吴镇(号龙眠居士)的赞词。吴镇是宋代画家,擅山水,尤工水墨。此画以草书体书写
【注释】 石霜普照:即石霜普愿。珂禅师:即石霜行钦(984—1043),宋代著名佛教禅宗大师。 漆瞳照座:形容眼睛清澈明亮,如同漆一般。 骨相巉岩:形容骨骼结构奇特,刚健有力。 横拈麈拂:意思是用右手拿着麈尾,轻轻一挥,表示对禅宗教义的深入领悟。 寒拥云衫:意思是僧袍洁白如雪,宛如披着一层薄云。 五住名刹:指禅宗寺庙众多,遍布全国。 道振湘南:意思是禅宗教义在湖南地区广泛传播。 是谁之子
【注释】 出檀衣赞二首:唐代僧人贯休的一首偈颂。出檀是说佛,此诗以“檀”字起头,意即佛祖传授衣钵。 古佛身上衣,佛佛相付授。 慈母爱儿心,针针自成就。 是故吾双峰,自少至白首。 护惜如镜奁,一尘不敢受。 何以出檀名,此时无别虑。 如持油钵行,如蹑独木渡。 永怀毗尼藏,一旦成万古。 纷纷五群众,来观亦顶礼。 平时放逸心,化作额间泚。 将见衣匣前,泚流似江水。 咨尔淮山神,守护当奉职。 无使尘涴侵
【注释】 达磨:指禅宗六祖。传衣:传授衣钵,是佛教的一种仪式。转相传付:代代相传。 四:数词,表示次序的数词。 受授惟艰:接受衣钵非常艰难。 命如悬絮:生命如同悬挂在空中的柳絮,形容生命脆弱。 法遍沙界:佛法普及于整个沙界,即整个世间。 住:停留。 峰前:山崖前或山顶上。 唯僧行月,以阁其处:只有僧人修行,才能使这个阁楼得以保存。行月:修行、修持。阁(ɡé):存放,保存。 坐令朱栏环绕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