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蕙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披着衣服前来,奔涌着百川而大地喘息。 袖手归去,碧空如洗而闪电收束。 闭门无事,兀坐青灯下两眸凝望。 喝令月亮倒行前日令,呼引山入坐上帘钩。 注释与赏析: - 披衣肯来,奔百川而地喘:形容灵源清禅师的到来,如同百川奔流,给大地带来喘息之机。 - 袖手归去,碧一天而电收:形容禅师离去时,天地一片碧绿,如同电光闪烁般迅速收敛。 - 闭门无个事,兀坐青两眸:形容禅师在闭门静坐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歌,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来回答。解答此题时注意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意。“魔外如惊涛,大愿真砥柱”,意思是在佛祖之外如同大海的波涛汹涌,坚定的大愿就是那屹立不倒的砥柱。“生与海众同,没与海众处”,意思是生死与海之众同,入灭后仍归于海中。“兀然引带笑不言,从教大地山河语”,意思是悠然自得地引带笑容,不再言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其中“蹶起临济,如磁石针”一句较为特殊。首先我们逐句解析诗歌: 1. 风度凝远,杳然靖深:这两句描绘了灵源清禅师的风采和内心世界,"风度凝远"形容其气质高远,"杳然靖深"则描绘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深远。 2. 如春在花,如意在琴:这里用春天盛开的花和和谐悦耳的琴声来比喻灵源清禅师的心境和境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花则是春天的象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五首诗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辩如玄沙有边幅,韵如睦州出风骨 - 辩如玄沙:比喻辩才出众,就像玄沙禅师(又称慧可禅师,是禅宗六祖之一)一样。辩才,即口才、辩才,指能言善辩。 - 有边幅:意指有条理、有序,不杂乱无章。 - 韵如睦州出风骨:睦州(今安徽宣城市),古地名,这里指睦州出的木材。韵,这里指音韵之美。风骨,指刚健有力的个性。 - 译文
这首诗由云庵和尚所做,其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孔子、孟子和禅宗大师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槁容而毳衣”,意为穿着简陋的衣服却拥有坚定的意志。这里的“槁容”指的是坚毅的面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毳衣”则是指粗糙的衣服,代表着简朴的生活。这句诗描绘了一位有着坚定信念和简朴生活的僧人形象。 第二句“殆不逾于中人”,意为这位僧人的精神风貌并不逊色于普通人。这里的“中人”指的是一般的凡人
诗句释义 "三玄铨量,设选佛科" - 三玄: 指的是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和《周易》。 - 铨量: 衡量,评价。 - 选佛科: 选择佛教的教义和方法。 "邪师坏之,付授外讹" - 邪师: 指非正统的佛教大师或修行者。 - 坏之: 破坏,扭曲。 - 付授外讹: 把佛教教义传给那些错误的或者不正统的人。 "以陷虎机,击其颓波" - 陷虎机: 比喻落入陷阱。 - 击其颓波:
【注释】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 其二:衲子无处摸索,画师笔笔画著。山僧醉眼难凭,付与众人弹驳。似则打杀灵源,不似㡠子烧却。 译文: 禅宗的修行者没有固定的法门,他们的修行方法都是随缘而生的,他们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这种修行方法,只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去领悟。禅宗的修行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们的修行过程,只能用“醉眼”来形容他们的修行状态。禅宗的修行者将他的修行过程交给大众去评判,大众无法理解禅宗的修行过程
诗句释义 1 此毗尼藏,三世完坚:指佛法的传承和坚固。"毗尼"是梵语,意为“律”或“法”,"藏"指的是佛教的经典或教义库。这句话表达的是佛法的传承历经多个世纪依然坚实不移。 2. 愿王手封,款识具全:希望有帝王的亲自封印和完整记录,来保证佛法的权威性和传承性。这里的"王手封"可能指的是帝王对佛法的认可与保护。 3. 死生之烈,不能变迁:强调佛法中生死轮回的观念
【诗句释义】 1. 云庵和尚赞三首:这是一首赞美佛教修行者(即云庵和尚)的诗歌。 2. 于自住境,见与见缘:在自我修行的境界中,能看到自己与外界的关系。 3. 如梦能所,如蜜中边:如同梦中的幻境,又像是甜蜜中的蜜糖边际。 4. 帷具正眼,入此三昧:通过正确的观察和理解,进入这种禅定的境界。 5. 如妙莲华,出缘生海:就像美丽的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 6. 祖师活意,如来密机
嵩禅师赞 欧阳之学,师宗于世。 欧阳修的学问,是后世所尊崇的。 其徒喧阗,攻我以喙。 他的门徒众多,争相用尖锐的言论攻击他。 童首儒林,气索力屈。 他们都是年轻的学者,精力不足,意志不坚定。 公于是时,粹然一出。 然而在那个时候,欧阳修却能脱颖而出。 天纵之辩,武库纵横。 他拥有非凡的辩才,能够纵横捭阖。 璜玑捍我,如护目睛。 他像保护眼睛一样捍卫着真理,让邪恶无处藏身。 义如串肉,理如析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