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杜口,释迦饶舌。
动容顾瞻,非默非说。
虽宣一字,不露点墨。
稽首汾阳,千圣同辙。
【注释】
汾阳:指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昭禅师,即汾阳禅师。真赞:赞颂。维摩杜口:维摩诘是印度的佛学大师,以“不语”著称于世,这里指王维。说,言语。动容顾瞻:形容神情动作。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尊敬。千圣:历代圣人,此处泛指文人墨客。辙,车迹。
【译文】
维摩诘的嘴巴紧闭,不发一言;释迦牟尼的舌头灵活,善于言辞。
他的举止神态,既不是沉默也不像说话。
虽然他只是宣说了一个字,却没有用笔墨来记录。
我向汾阳禅师叩首致敬,历代圣人的脚步都与他一致。
【赏析】
《汾阳昭禅师真赞》为唐王维所作的一篇诗作,此诗赞颂了禅宗大德汾阳禅师的言行和思想境界。
首句“维摩杜口”,是说维摩诘(即王维),以其“不言”闻名于世。他虽然口缄如瓶,却能言善辩,有“文词赡丽,为当世之冠”(见《旧唐书·王维传》)的美誉。王维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而且是一位深通禅理的高僧。他一生酷爱山水,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经常与一些高僧名士游宴赋诗,而其时又值佛教禅宗盛行,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佛教思想。
第二句“释迦饶舌”,是说他的弟子释迦牟尼善于言辞,能言善辩。这两句对偶,一明一暗,相得益彰。
第三句“动容顾瞻”,是说汾阳禅师的神情态度。这里的“动”是动词,“容”、“顾”也是动词,“瞻”是名词性词语,意谓禅师在静坐中忽地动了动身子,目光投向远方或注视着什么。“非默非说”,则是对“动容顾瞻”这一动作的解释。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它概括出禅师的精神实质——既不像沉默寡言的和尚那样死板木讷,也不似一般世俗之人那样喋喋不休;而是以沉默为体,以言辞为用。
第四句“虽宣一字”,是说即使只说出一个字,也决不让它白白溜走。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释。
最后一句,“不露点墨”,“稽首汾阳”,是说汾阳禅师的言行举止都像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书法家一样,笔法自然流畅,字里行间没有一点墨迹可以让人捉摸得到。“稽首”,古时对人的敬称,意思是行礼致敬。“千圣同辙”,是说历代圣人的步伐都与他一致。
这首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禅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精神境界的钦羡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