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泾渭同流,笑中软顽滑头。
为君人境俱夺,闹里白拈巧偷。
如水洗水,相楼打楼。
从来脱略无窠臼,接得南泉嗣赵州。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一位著名的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人生感慨、描绘自然景色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翠岩真禅师真赞:这是对禅宗大师翠岩禅师的颂扬。翠岩禅师是一位禅宗的高僧,他的禅法以直指人心、顿悟见性著称。这里的“真赞”意味着这首诗是在真诚地赞美翠岩禅师的禅法。

  2. 我方泾渭同流,笑中软顽滑头:这是说作者与翠岩禅师在禅宗思想上有着相同之处,都能看穿事物的本质。这里的“泾渭同流”比喻两人的思想境界如同泾水和渭水一样清澈,没有杂质。而“笑中软顽滑头”则形容两人在面对复杂世事时能够保持清醒,不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

  3. 为君人境俱夺,闹里白拈巧偷:这是说翠岩禅师在世俗环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清静和从容,不受外界干扰。这里的“人境”指世俗环境,“夺”表示失去。而“闹里白拈巧偷”则形容翠岩禅师在喧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所动摇。

  4. 如水洗水,相楼打楼:这是用佛教的“如来藏”(本心)来解释禅宗的“顿悟”。这里的“如水洗水”比喻禅宗的顿悟就像用清水冲洗污垢一样,清除了一切杂念。而“相楼打楼”则表示禅宗的顿悟是超越一切表象的,直接接触到事物的本质。

  5. 从来脱略无窠臼,接得南泉嗣赵州:这是赞扬翠岩禅师的禅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路,而是直指人心,与南泉和尚赵州从谂的禅法相一致。南泉和尚曾提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法,强调直接体验和领悟佛法,而赵州从谂则提倡“即心即佛”,认为只要内心清净,就能见到佛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翠岩禅师的禅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诗人认为翠岩禅师的禅法能够看穿事物的本质,不受外界干扰,直达本心,这与南泉和尚赵州从谂的禅法相一致。同时,诗人也赞扬了翠岩禅师的禅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路,而是直指人心,这与禅宗的顿悟精神相契合。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也展示了诗人对于禅宗精神的领悟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