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霁农夫喜,连宵竟奈何。
惜花春梦短,听雨夜吟多。
芹润泥黏燕,杨疏水似鹅。
荡舟空有约,门外即曾波。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又雨”要求写一首唐诗,并写出每句的释义、译文,然后写出相关的赏析即可。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霁”,泥黏燕,鹅”。
【答案】
(1)
偶霁农夫喜,连宵竟奈何。
(2)
惜花春梦短,听雨夜吟多。
(3)
芹润泥黏燕,杨疏水似鹅。
(4)
门外即曾波。
偶霁农夫喜,连宵竟奈何。
惜花春梦短,听雨夜吟多。
芹润泥黏燕,杨疏水似鹅。
荡舟空有约,门外即曾波。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又雨”要求写一首唐诗,并写出每句的释义、译文,然后写出相关的赏析即可。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霁”,泥黏燕,鹅”。
【答案】
(1)
偶霁农夫喜,连宵竟奈何。
(2)
惜花春梦短,听雨夜吟多。
(3)
芹润泥黏燕,杨疏水似鹅。
(4)
门外即曾波。
集芝麓先生寓园其一 雨过双扉阖,花残景乍清。 心怜三月树,气尽六朝莺。 吟缁迟分斝,谭深费煮羹。 前期还共惜,濠濮少人行。 注释: 1. 雨过双扉阖:雨水过后,两扇门闭合起来,象征着一种宁静和结束。 2. 花残景乍清:花朵凋零,景色显得清新,表达了作者对春日美景的怀念。 3. 心怜三月树:心中充满了对春天树木的喜爱,三月正是花开的季节,万物复苏。 4. 气尽六朝莺
注释: 篱笆和槿树都因秋风吹落而悲伤,这秋天的到来在这新的地方显得格外凄凉。 浅深的颜色都充满了韵味,次第排列就像含着笑意的样子。 露水下是庚申节,高天中是甲子人。 看着彼此的脉脉含情,烂漫如天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篱笆和槿树在秋日里的悲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篱槿悲摇落”,篱笆和槿树都是植物,它们在秋天到来的时候都会感到悲伤
【注释】 种菊诗为坦夫赋 其二:种菊花。 无俗性:没有世俗的品性。 转便娟:转为秀丽娇媚。 黄农后:黄巢农民起义军失败后。 青女:指织女星。古人认为织女是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岂悲时已暮:难道只是悲伤时光已经过去。 所得地犹偏:得到的田地还是不均匀。 萧瑟陶公意:表达出萧瑟的心境。 孤吟费酒钱:独自饮酒,吟诗作乐花费了钱。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的诗。首联“幽花无俗性,寒至转便娟
注释: 1. 藤萝看石上,今夕又焚香。 -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夜晚静谧环境中,独自欣赏藤萝、焚香的情景。藤萝生长在石头上,给人一种自然、宁静的感觉,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焚香,更显得心境平和、宁静。 2. 木榻经年改,罗衣半夜凉。 - 这句描述了诗人长时间躺在木床上的情景。木床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改变,而罗衣则是指女子所穿的丝质衣服,在半夜时分感到了凉爽。这里的“凉”字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寒冷
次韵赠伯紫 子非今士,萧然一褐宽。 空山吟欲响,古道哭无端。 石瘦池痕浅,霜高水影乾。 远游诚不偶,相语爱新寒。 注释: 1. 之子非今士:这里的“之子”指的是伯紫,“非今士”意味着他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士人。 2. 萧然一褐宽:形容伯紫穿着简朴,如同一个宽袍大袖的古代士人。 3. 空山吟欲响:在空旷的山林中吟诵诗句,声音仿佛要传遍整个山谷。 4. 古道哭无端:在古老的道路上行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归广陵》组诗中的第四首。全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句释义: 1. 柳渐无堪折(liǔ jiàn wú kān zhé):柳树渐渐没有可以折断的地方,比喻朋友离开后,再相见的机会少,难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2. 新寒况古城(xīn hán kuàng gōng chéng):新的寒冷天气更添上古城的凄凉
【注释】: ①素:指白芍药。 ②春庭:春天的庭院,即花园。 ③砌(ji砌):台阶。 ④宫梅:宫中的梅花。 ⑤醉好:喜欢。从人习:跟随别人的习惯。 ⑥情多:情感丰富。耐客来:能够承受客人来访。 ⑦翻愁离别处,憔悴是青苔:翻(fān翻)着愁思,是因为离别的地方长满了青苔。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寓园中看到芍药盛开,便想起与友人相聚赏花的情景;听到初月上宫梅,又想到与友人一起赏梅
【注释】 客心:客居他乡之心。愁不极:忧愁没有尽头。芳草、梅花:分别指春天的花草和冬天的梅花,此处比喻离别。忧危:忧虑危险。观意气:观察人的志向。聚散:指朋友之间的分离或聚集。 潦倒:失意落魄的样子。杨亭酒:即“阳亭酒”。阳亭是晋代王献之任吴兴太守时所建的酒楼名。子荆:作者的朋友王献之(字子荆),曾与作者交游甚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诗,作于作者在江州任司马期间。 开头两句
【注释】 雪后送芝麓先生游淮上其一:拥褐方怜我,并州又送君。江干多断草,雪后见斜曛。帆影藏书卷,衣香乱水云。逢迎天下惯,严武况斯文。 赏析: “拥褐方怜我,并州又送君。”诗人用两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对芝麓先生的深情厚谊,以及芝麓的豪爽和慷慨;“江干多断草,雪后见斜曛。”这是写景,也是在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帆影藏书卷,衣香乱水云。”这是写景,更是在借景抒情
【注释】 ①赋得送秋兼送客:唐代的科举考试中,“赋”是考试的一种文体,要求考生根据题目写一篇赋文。此诗为考试时所作,所以用“赋得”。送秋兼送客:诗人送友沂还广陵的时候,又感到秋天的来临。 ②一夜悲风起:悲凉的秋风在一夜之间席卷而来。悲风:指凄冷、萧瑟的风。 ③江山又送秋:江山之间又传来了秋季的消息。 ④白杨摇短策:飘摇的树枝和短小的木杖随风摇曳。 ⑤黄叶打轻裘:落叶打在轻薄的衣裳上。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慈明禅师的诗。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缘生诸法名体绝,如空字身水鱼迹。 - 意思是说,佛法的本质在于“空”,就像水和鱼一样自然存在。 2. 是无相门缘寂宗,一切智智差别海。 - 这两句诗表达了佛法中无相、寂静的修行方法和无尽的智慧,如同海洋一般深不可测。 3. 公于是中如法船,泛然出没无所畏。 - 这里的“公”指的是慈明禅师,他就像一艘法船在佛法的海洋中自由穿梭,无所畏惧。
【注释】 芳墅同携手,登高是别筵。 芳墅:别墅。芳:美好。携手:握手。登高:登上高处。别筵:分别的宴会。 挂帆非得已,对酒岂徒然。 挂帆:指在水上航行。非得已:不得已;非:不是,表示原因。对酒:饮酒。岂:难道。徒然:白白地。 山水五千里,楼台十一年。 山水:这里指风景名胜。楼台:指建筑物。十一年:指作者从天宝末到大历初(756-764)共十四年间所经历的一段生活。 莺花殊旧日,飘泊笑樊川。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一位著名的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人生感慨、描绘自然景色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翠岩真禅师真赞:这是对禅宗大师翠岩禅师的颂扬。翠岩禅师是一位禅宗的高僧,他的禅法以直指人心、顿悟见性著称。这里的“真赞”意味着这首诗是在真诚地赞美翠岩禅师的禅法。 2. 我方泾渭同流,笑中软顽滑头
南岳弥陀和尚赞 与之食则食,与之衣则衣。 注释:与其同甘共苦,无论富贵贫贱都能共享美食佳肴;与其共穿衣物,不论贫穷富有都共享衣物。 无衣衣木叶,无食食土泥。 注释:没有衣服可以披身,就以树叶为衣;没有食物可以充饥,就以泥土为食。 为人汲樵牧,仅存骨与皮。 注释:替人打水砍柴放牧,仅仅只剩下了枯骨和烂皮。 其道不可致,天子南向师。 注释:修行之道难以追求,天子南向求教佛法。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已谓随春尽,宁知霁色鲜。” - 注释: 以为春天就要结束,却没想到雨后天空如此清新。 - 译文: 我原本以为春天即将结束,却没想到雨后的景色如此清新明亮。 2. “共看搓柳地,犹有惜花天。” - 注释: 一起观赏着被雨水打湿的柳枝,依然珍惜着春天的气息。 - 译文: 我们一同欣赏被雨水打湿的柳树和春天的气息。 3. “江海应何极,星辰岂偶然。” - 注释:
诗句释义 1 此毗尼藏,三世完坚:指佛法的传承和坚固。"毗尼"是梵语,意为“律”或“法”,"藏"指的是佛教的经典或教义库。这句话表达的是佛法的传承历经多个世纪依然坚实不移。 2. 愿王手封,款识具全:希望有帝王的亲自封印和完整记录,来保证佛法的权威性和传承性。这里的"王手封"可能指的是帝王对佛法的认可与保护。 3. 死生之烈,不能变迁:强调佛法中生死轮回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