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重显
【注释】 ①张秀才:张生。②颜巷:春秋时卫国人颜回,字子渊,居陋巷而乐善好学,孔子赞之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斯文:此文或指文章、文化,这里指儒家的礼教道德。④丧:丧失,这里指失传。⑤新诗:指诗歌。⑥乐性情:陶冶性情,使心情快乐。⑦乐性:陶冶性情,使性情愉快。⑧《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民歌的总称
谢郎给事送建茗 陆羽《经》不易夸,诗家珍重寄禅家。 松根石上春光里,瀑水烹来斗百花。 注释:陆羽的《经》不容易夸赞,诗人却将它珍重地送给了和尚。在松树的根部和石头上生长着春天的光华,瀑布的水从高处倾泻而下,与百花争艳。 赏析:这首诗是陆羽赠给给事中(给事中即中书舍人)李郢的一首诗。陆羽,唐代著名茶学家、医学家,著有《茶经》。李郢也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诗人,曾任翰林学士,官至中书舍人
【解析】 此诗的大意为:田间稻谷成熟及时收割,颗粒饱满免于外求。一日归家,登上古岩,只见白云缭绕,红树参天,一片悠悠景象。 译文:田里成熟的稻谷要及时收割,颗粒饱满不须外求。我一日归来登古岩,只见白云缭绕,红叶参天,一片悠悠景象。 注释:①监收:监督农民收获谷物。②圆成:指稻谷结出完整的谷粒。③悠悠:指悠然自得的样子。④白云红树:形容山野景色秀美宜人。⑤赏析:此诗写诗人归乡后所见之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送曾侍禁》。 首句“冷匣秋波射斗星”,描绘了一幅冷寂而幽深的画面。冷匣,指的是清冷的匣子,象征着孤独、寂寞与清高。秋波,指的是秋天的水波,代表着深邃与清澈。射斗星,意味着穿透天际的光芒,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这一句通过“冷匣”、“秋波”、“射斗星”等关键词,营造了一种孤高、清冷而坚毅的氛围。 颔联“铁衣随从古霜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铁衣
注释: 一个字七字三五字,万象穷来不为据。 万象指的是万物,形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穷来为穷尽。 夜深月白下沧溟,搜得骊珠有多许。 月白指的是月光如白色,沧溟指大海,骊珠是珍贵的珍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赞美。首句“一字七字三五字,万象穷来不为据”形象地描绘了宇宙间的万物,无论多么复杂,都无法被完全理解和掌握。第二句“夜深月白下沧溟
注释:春色依依地笼罩着远处的树木,卷起衲衣支撑着藤枝。在庭院中穿着轻便的鞋子,不知谁能问津到曹溪之路。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首句“春色依依笼远树”,描绘了春日里,树木被春色所环绕的景象。次句“卷衲支藤墀轻屦”,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致,诗人身穿衲衣,手持藤杖,行走于庭院之中。第三句“尘世茫茫无限人”,表达了对尘世的感慨,诗人感叹人生世事无常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以“旆拥帆开”写学士南归,旌旗招展,船帆张开;次句以“照德星”写其行色匆匆,似有天意;三句写武夷山仙仗迎送的情景;末句写学士的归程。全诗意境清远,格调高峻,是一首难得的送别佳作。 这首诗是送别词中的名篇。诗人以风物烘托心情,借景抒情,情与景交融,浑然一体。起首二句先写送别时的情景:旗帜飘扬,船只张开,一派欢欣鼓舞的气氛。接着写天风送爽,国家大治
注释: 湖环绕着严城,排列象宽的宫殿,万家台榭水光寒。 一片帆影隐隐约约地出现在遥远的天边,谁能问曹溪意转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禅意的感悟。 首句“湖绕严城列象宽”,描绘了一幅湖水环绕着严城的壮丽景象。这里的“列象宽”既形容了湖面宽广如象,又暗示了严城的庄严与宏伟。 次句“万家台榭水光寒”,则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繁华和美丽
注释:鄞江秋天的景色突然变得像春天一样,有台星作为主人。我离开时高携古刀尺,二千年的运转延续着芬芳。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地的深厚感情和依依不舍之情。首句“鄞江秋晚忽成春”,运用拟人手法,将鄞江比喻为一位美丽的少女,秋天的景色突然变得像春天一样,给人一种惊喜和惊喜的感觉。 第二句“况有台星作主人”,意思是说这里有一位高贵的主人,也就是台星,他在这里担任重要的职务
【注释】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谷”是“五”和“雨”的合称,指五月初。“前”即“初”。 献:进献。 不争春力避芳丛:不与其他花卉争春天,避开花丛。 烟开曾入深深坞:烟雾飘开时,曾经进入深深的山谷。 枪旗:古代作战时使用的兵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山茶到任知府郎给事的赠别之作。首句交代了诗人与友人告别的具体时间——谷雨之前。次句说友人来时不与百花争春,不入芳草如海的花丛中。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