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重显
【注释】 杳蔼:模糊隐约。藤屦:指藤鞋。萝:萝,一种植物名。龛:佛像所坐的石洞或木石构造的小室。寒猿:指在深树中啼叫的猿。 【译文】 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峰峦间仿佛隐藏着什么,使人留连忘返,却无法留住。 长途跋涉,依依不舍,只留下了一双藤鞋。 我要把隐居的地方——那棵萝藤搭成的庵堂,留给谁呢? 寒夜时分,猿猴凄厉的叫声在高高的树林回荡。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最后是一道鉴赏题。然后要逐句翻译,最后分析其内容、情感以及艺术手法。注意一定要做到字斟句酌、反复比对,力求准确无误地译准诗句,同时还要注意诗中各词语在句中的具体含义,并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另外,还要考虑诗歌的情感、意境与哲理等。
注释: 秋云和岩树的叶子都在空中悠悠荡漾,有的随风飘去,有的随水流走。 凭问禅门中的人有何深意,不知方外之人如何应对。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描写了秋云与岩树叶在秋风中飘荡的景象,既写出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又表现了诗人对觉海大师的依依不舍之情。颔联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觉海大师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觉海大师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禅门中的深意的理解。尾联则以设问的方式
注释: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我的邀请,你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我赠给你的诗,你的眷恋之情更加浓厚。你不谢我,却感谢那些像霜一样坚硬的松树,因为它们不凋落,与我有相同的岁寒之心。 赏析:这是一首酬和之作。首句“一回辞我一回吟”,写李校书多次推辞而不肯接受作者的邀请。第二句“眷恋岩丛意转深”,写他反复吟诵赠答诗句,情意更切。第三句“翻谢霜松不凋落”,写他推辞不受。第四句“与君同有岁寒心”
注释: 苦热中怀寄永固山主:在炎热中怀念永固山主。 火云高下影相连,几欲披寻恨不前:炽烈的火云高高低低,影子相连,我真想追寻,但恨自己不能前进。 无限清风无处问,只应迟步绕林泉:无尽的清凉风向何处寻找呢?只有慢慢走,绕过树林和泉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永固山主的思念之情。首句以火云高下影相连为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急和不安。次句写诗人想追随火云而进,但是因为天气太热而无法前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万叠云山未得归:万叠的群山,云层叠峦,我尚未能回到故乡。 寂寥心许老卢知:我怀着寂寞之情,只希望老卢知道我内心的感受。 江城雨雪书名纸:江城下着雨雪,我在书卷上写了字,但无人欣赏。 不谒鸿儒更谒谁:我不去见博学多才的鸿儒,还能向谁请教呢? 赏析: 这是一首寄诗求教之作。首联写诗人因久客他乡,未能回家而心怀寂寞;颔联写自己虽在江城有志于学,但无师可从
注释:在公余之余,放眼远望江山,万化穷尽于罔象间。听说圣君将要下达诏令,不能容我与和尚一同清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他对朝廷的不满以及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首句“公馀纵目望江山”,表达了诗人在闲暇之余,眺望着江山美景,心情愉悦。次句“万化穷来罔象间”,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变幻莫测。第三句“闻说圣君将下诏”,表达了诗人听到圣君将下发诏令的消息,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注释:纱帽山的山神穿着白色的苎袍,远看像一座孤峰,近看像是我们这些人。他带来了七尺长的霜前的竹子,用它划断天空,不让云彩再高过它。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纱帽山山神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通过“纱帽山”这一地名,点明了山神居住的地方,为整首诗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诗中的“白苎袍”、“孤顶”、“吾曹”等词语也富有诗意,让人联想到山神的威严和庄重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俞居士归蜀时,有感而作。首句“何处深栖役梦频”是说哪里才能安身呢。第二句写自己抛却数溪云,是说只有青城才是归宿。第三句是说自己老了,回家难得。第四句是说只把满腹情怀送给朋友,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答案】 ①深栖:隐居。役梦频:梦中的劳碌。 ②青城:地名,即今四川青城山。抛却:抛弃。 ③老大:指年老,这里用“老大”来形容自己。
门掩还同岁月摧,石窗经雨积莓苔。 注释:门被风吹日晒,已经破败不堪,与岁月一同消磨掉了。石制的窗户在雨水的冲刷下,长满了绿色的霉斑和青苔。 一床枕簟净名老,时见断云孤月来。 注释:一张干净的席子和竹制的枕头,让我感觉到自己仿佛老了一般。时不时可以看到天空中挂着一轮孤零零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