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重显
注释:瘦弱的藤蔓对着紫色方袍,闲步在坤维之上意转高。如果你到了慎江,可以向人们打听,金轮王子就是我等中的一员。 赏析:此诗以送别因大师为题,通过描绘因大师的形貌及行走之态,以及借问之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高远,富有韵味
注释: 渔父 春天的阳光渐渐升起,岸边的烟雾轻轻飘散。水面上没有风,渔夫的钓艇横在水面上。千尺长的丝线就系在方寸之间,不知道哪里才能钓到巨大的鲲和鲸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钓鱼图。诗人用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渔夫在春天的阳光下,静静地坐在水面上,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春光冉冉岸烟轻”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景色。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
【注释】 呕:象声词,形容牛叫声。 唱与那鸣咿:唱着歌儿和那鸣叫的声音。 百草拈来斗不知:指摘了百种野花,也不知哪朵最香。比喻对事物分辨不清或不懂得鉴别。 骑牛未归去:骑着牛回家去了。 指前坡笑又嘘嚱:指着前面山坡上吹嘘的声音又笑了。 【赏析】 这首小诗写牧童的放牧生活。 首句“呕啊唱与那鸣咿”,是牧童在放牧时唱歌,声音嘹亮动听,好像在跟山里的鸟儿说话。接着第二句“百草拈来斗不知”
【注释】 雪里梅花:指梅花在雪中开放。见早春:看到春天的到来。 东西南北路行人:指行色匆匆的过客。 圆蟾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圆满如玉盘。 同念山头老病身:一起思念那山腰的老病身体。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寄给化主(即僧侣、尼姑)的作品。首句写梅花在大雪之中绽放,暗寓着“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而梅花又常常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次句“东西南北路行人”,以行人代指过客,暗示出诗人自己身处困境
注释:垂垂指垂暮之人,甘自养指自己保养身心。度岁无人到竹关,度岁,度过年岁;无人到竹关,没有人来到竹林关。何幸文星枉嘉什,何幸,多么幸运;枉嘉什,枉自写一篇好文章;殷勤相唤出层山,殷勤,殷勤地;出层山,从层层叠叠的山峰中出来。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得到秘丞召见后所作。前两句写自己年老多病,孤独寂寞的生活处境。第三、四句写得到秘丞召唤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心
注释:华野并不是古代所难到的,只要能够安闲自在的地方就不算不安。大方无外谁相到,只能空笑重云锁碧峦。 赏析:诗的前两句“华野非殊古所难,得安闲处未为安。”是说在广阔无边的野外,并非什么稀罕事,但能找到一个真正安静的地方却并不容易。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后两句“大方无外谁相到,空笑重云锁碧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大道理而不应拘泥于小事
注释:清风凛凛字人官,堪对弥天释道安。不日归朝狎鸳鹭,也须音问寄层峦。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憧憬,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抱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岩房高下拆寒梅,极目寥寥雁影回。 岩上的房屋高低错落,拆散了梅花的香气;远远望去,只有寥寥几声大雁的叫声。 相别相逢竟何事,一声江上发春雷。 我们分别后再次相聚,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江面上突然响起了一声春雷。 赏析: 这首诗以“送僧”为题,表达了诗人与僧人离别时的情感。 首句描绘了山中寺院的高远和清静,以及寒梅被拆散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次句通过对大雁叫声的描写
注释:民疾苦求来,官吏才放他们休息,万家深夜打开沉重的门。斋中既是清凉的世外之地,应笑支道林买山自娱。 赏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通过对“万家深夜启重关”和“斋中即是清凉国”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理想世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的严格要求以及官场生活的紧张与疲惫
【注释】 幡:指佛教中的幡幢,是佛祖说法时用来指引方向的工具。衲僧:即和尚。流通:传播流传。 渡河:指渡过河流,比喻做事要善于变通。用筏:即利用浮筏渡河,比喻处事要灵活机动。寻常事:平常的小事。南山烧炭北山红:比喻做事情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好处。 【赏析】 此诗首句“不是幡兮不是风”为倒装句式,意为不是幡在风中,也不是风在幡中;第二句“衲僧于此作流通”意为衲僧在这里做流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