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题考核理解类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题目要求,然后依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 译文:大夫持节按元戎,千里江山在眼前。心似旌旗悬于上,为众庶百姓而劳神。身如磬槌,招揽英雄,为汉室出力。戟门夜断黄金客,甲队秋高白马功。拟断天骄窥汉北,时常给天子写奏章。赏析:①“大夫”句——指刘都宪持节镇守边疆(或称“持节按元戎”)
【赏析】 此诗写诗人送友人赴任,并勉励他不要在酒醉后唱出“南风一帆远,北雁五湖秋”之类的离情别绪。首联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颔联写饯行宴上的情景;颈联写南中风物之美,以激发对方报效祖国的豪情;尾联劝勉对方不要在酒筵上歌唱别调,而应唱出雄浑高亢的歌曲。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韵
【注释】: 宪卿:朱兵宪 节制龙沙:指在边疆统率军队。 悬旌不顾家:悬挂军旗,不思家事。 手卷军书常出塞:经常手捧军书到边远地区去。 身披法服早开衙:身着公服,很早就开始处理公务。 筹边自结平原骑:筹划边防事务时,自己结交了平原的骑士。 救世难回下泽车:拯救天下苍生,难以回到下泽去。 雷焕:传说中铸剑能工,曾将宝剑赠予吴王。 【译文】: 宪卿持节节制龙沙,万里外飘扬的旗帜,他也不思念家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针对全诗的理解和分析。答题时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然后对每一联诗句进行单独的理解把握,包括意象的含义等,最后再结合注释进行具体赏析。 (1)“分符花映海东川,系雁书回塞北天”,意思是:分符花开映照着海东之边,系着书信飞回塞北天空。分符花指牡丹
【注释】 秋兴四首:杜甫在长安时所作的一组组诗。其三: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秋高日见雁南飞,草色犹青宛马肥:“秋日高照,看到南去的雁阵一行行;绿草青青,马儿也还显得肥壮。” 朝士几时称北伐,羁人且勿念东归:“朝廷的官员们什么时候才能有称颂北伐功业的?像我这样的被囚禁的人,还是不要思念着回归故乡吧!” 虎狼得意偏穿径,狐兔成群正合围:“像老虎狼一样凶猛的得意者,往往要横行霸道;像狐狸兔子一样的群聚者
题桓公受胙图寄史司丞 中丞匡合作三军,佐国勤王海内闻。 家筑方城怀拥护,手提雄剑灭妖氛。 黄金结客麾如土,白马防川去若云。 霸业会看图牒丽,人臣万里不忘君。 注释: 1. 中丞匡合作三军,佐国勤王海内闻:中丞匡合作为将军,辅佐国家,勤于王事,使得全国都知道他的名声。 2. 家筑方城怀拥护:家中修筑方形的城墙,表示保卫家乡的决心和力量。 3. 手提雄剑灭妖氛:手中拿着锋利的宝剑,消灭邪恶的敌人
游金河寺赋此二首·其二 山人学道隐名山,来往盘陀水石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隐士的修行生活。"山人学道隐名山,来往盘陀水石间",描述了这位山中隐士选择在名山之中学习道法,并且经常在这些山水之间来来往往。这里的“盘陀”是佛教语,指行走或移动时身体和脚心相对,形容行走艰难曲折。诗中的“盘陀水石”,可能是指那些曲折的水边或石头上,为修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拄杖风尘随地起,讲堂香气共云閒。
注释: 八月的西风,商音和角调相配合,吹开玉关。 怀乡万里悬明月,去国三秋怨落梅。 南北竞逐的铁马金戈,宫中归来的珠帘绣闼。 石潭芳藻垂纶处,应有沉沦济世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秋天的美景、离愁别绪、战争的残酷以及怀才不遇的心情。 第一句“八月西风商吕开,玉关流调切徘徊。”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八月的西风吹开了玉门关
揽镜见白发 五载边陲便白头,一生忠义向谁酬。 老同刘备羞髀肉,贫笑苏秦叹敝裘。 抗疏阙庭身万死,悲歌京国泪双流。 乾坤许大关心事,难听书生一笔勾。 注释: 1. 揽镜见白发:拿着镜子看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了。 2. 五载边陲便白头:在边疆度过了五年,头发都变白了。 3. 一生忠义向谁酬:一生的忠诚和义气,向谁去报答? 4. 老同刘备羞髀肉:年纪大了,像刘备一样,对自己的肥肉感到羞愧。 5.
注释: 荒城莽莽近边陲,道上风尘羽檄迟。 沙塞自悬千里镇,汉庭谁赋四愁诗。 关心老马嫌秋早,送目征鸿讶梦迟。 宇宙漫漫堪一笑,缨冠束带欲何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荒城莽莽近边陲,道上风尘羽檄迟”,描绘了荒凉的城廓和风尘中的使者。这里的“荒城”象征着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