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鍊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鉴赏作品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题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本题要求赏析诗歌,首先应指出这首诗是写送别友人的,然后逐句分析其含义和作用。“乙巳赴京师留别诸亲友”,乙巳为农历四月十三,正值春雨连绵,诗人因有此行,于是借春雨送行舟以作别,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和李侍御行边二首·其二“匡扶意与东溟润,忠义齐名北斗高。” 这句诗中的关键词是“匡扶”,表达了诗人立志辅佐朝廷,希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而“东溟”指的是东海之滨,象征着广阔的视野和无限的可能。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对国家的忠诚心志。 接下来看第二句:“华岳千寻方设垒,黄河万里是临壕。” 这句中,“华岳千寻”形容华山的高峻,象征坚忍不屈的精神
𡿥嵂名山洞壑开,千年杖屦我重来。 旧栽松柏今何处,曾跨鸾凰去不回。 涧底流泉鸣玉磬,峰头落蕊结香台。 为怜寰海多尘土,欲访岩阿济世才。 注释:𡿥嵂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名山洞壑:即名山大壑。开:指山中林木茂盛。千年杖屦(zhàn jù)我重来:用典自比。杖屦,古人步行时所用的竹杖、草鞋。我(你),代指自己。重来,再次来到。 旧栽松柏今何处,曾跨鸾凰去不回。 涧底流泉鸣玉磬(qìng )
秋兴四首 其一 秋风旷荡泛洪波,客子悠悠思苦多。 乡国别时饶景物,帝阍隔处是关河。 中原王气占牛斗,绝塞烟尘数橐驼。 忧世向来曾涕泪,临流谁复更滂沱。 注释: 秋风:指秋风的萧瑟、凄凉。 旷荡:辽阔无际。 泛洪波:指秋风浩浩荡荡吹过。 游子:旅居异乡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 苦多:忧愁太多。 饶:有。 帝阍:皇宫的宫门。 隔:阻隔。 中原:这里指长安附近的河南一带,古代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原”
【注释】 圣皇驭宇(治理)舆图远,御史乘边(巡视边疆)节钺高(权柄在手,权力很大)。 骢(cōng)马(一种黑色骏马,这里指战马),马蹄分(分开)千里月,绣衣(官服)带映百城壕。 朝因献纳(指上奏)留霜简(指呈报朝廷的奏疏),野为巡行识羽毛(指视察边境时发现敌情),知道赤心悬社稷(指有一颗忠于国家的心),好令诸将学龙韬(指让将领们学习用兵之道)。 【赏析】 这是一首咏边塞风光的诗
诗句解释 1 三年佐郡奏声名:三年时间担任地方长官并取得了名声。这里的“佐郡”指的是辅佐地方官员,而“奏声名”则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作为赢得了声誉。 2. 今日离歌一剑横:今天离别时,我手持一剑。这里的“离歌”可能指的是告别的歌声,而“一剑横”则形容自己手中握着武器,象征着即将面临的挑战或离别。 3. 吴市门边飞骑出:在吴市(今苏州)城门附近,有骑兵快速地出现。这句描述了一种迅速、紧张的场景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作答时,先指出手法,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用,最后点出情感。 (1)“秦时郡府汉时官”一句,既指张明府的官职,又暗含了张明府的品格。“秦时”指的是秦朝,“汉时”指的是汉朝,“郡府”即太守府,“官”是官职之意。张明府为政清正,廉洁自持,不贪不占,所以才能被百姓所爱戴,故此处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注释: 首夏偕刘望洋同访傅侍御草堂初成欣然命酌 柱史高筵并日开,仙郎结绮拂尘来。 穿帘燕子翻棋局,隔岸桃花映酒杯。 诗就不殊鹦鹉赋,楼成何让凤凰台。 风光满座怜长夏,不用方宵刻烛催。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新建的傅侍御草堂的诗。首句写诗人与刘望洋一同来访。第二句写草堂之华丽,用“仙郎”比喻傅侍御的文采风流。第三、四句写草堂内景,穿帘的燕子在翻动棋局,隔岸的桃花映照在酒杯上。最后两句写草堂之美
这首诗是诗人送给谭宪伯的,表达了对谭宪伯的尊敬和赞赏。 峨嵋山并极星悬,长遣光辉甲第旋 峨嵋山高耸入云,如同北斗七星般高悬天际,它的光辉照耀着整个四川地区,使那里的人们生活富足。 长遣光辉甲第旋:长久地照亮了整个四川地区。 四时玉樽欢彩服,一堂华发映朱筵 四季之中,人们都在用玉樽饮酒庆祝,穿着彩色的服饰,一派欢乐的景象。而诗人自己,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心态和风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三年为宰在方城,今日双凫赴北征。 这句诗的意思是“三年为官在方城县(古地名),今天乘着两只白鹤前往北方出征”。这里的“方城”指的是一个地方名,而“双凫”是指两只飞向北方的大雁,象征着远行。 父老拥庭争献纳,吏民驰传愿留行。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地的老人都来庭院里争先恐后地献上礼物,官吏和百姓都骑着快马传递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