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为宰在方城,今日双凫赴北征。
父老拥庭争献纳,吏民驰传愿留行。
壶浆百道知恩在,弦管千家是政成。
临发不须悬奏计,蜚声早已动神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三年为宰在方城,今日双凫赴北征。
这句诗的意思是“三年为官在方城县(古地名),今天乘着两只白鹤前往北方出征”。这里的“方城”指的是一个地方名,而“双凫”是指两只飞向北方的大雁,象征着远行。
父老拥庭争献纳,吏民驰传愿留行。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地的老人都来庭院里争先恐后地献上礼物,官吏和百姓都骑着快马传递消息,希望能留下他继续任职”。这里描述了当地官员和百姓对他的热烈欢迎和挽留之情。
壶浆百道知恩在,弦管千家是政成。
壶浆百道意思是说有上百条道路的民众送来了酒食,表达了他们对官员的感激之情;弦管千家则是说有上千家的乐手奏起了音乐,展现了地方官员治理得当的景象。
临发不须悬奏计,蜚声早已动神京。
这句诗意味着“出发前不需要悬挂起奏事用的旌旗,他的名声早已传到了京城”。这里强调了这位官员的政绩已经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认可。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官员赴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官员的政绩和民心所向。诗中描绘了官员赴任时的盛况,以及当地官员和百姓对他的热情挽留和欢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期望和信任,以及对官员政绩的认可。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体现了古代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