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学道隐名山,来往盘陀水石间。
拄杖风尘随地起,讲堂香气共云闲。
钵罗树老花仍在,洞府仙游鹤正还。
应炼丹砂飞九鼎,药成不为驻朱颜。

游金河寺赋此二首·其二

山人学道隐名山,来往盘陀水石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隐士的修行生活。”山人学道隐名山,来往盘陀水石间”,描述了这位山中隐士选择在名山之中学习道法,并且经常在这些山水之间来来往往。这里的“盘陀”是佛教语,指行走或移动时身体和脚心相对,形容行走艰难曲折。诗中的“盘陀水石”,可能是指那些曲折的水边或石头上,为修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拄杖风尘随地起,讲堂香气共云閒。

“拄杖风尘随地起,讲堂香气共云闲。”,描述了山中隐士的生活状态。他的行动伴随着杖的风声,他行走的地方,风尘也随之而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景。而他在讲堂中讲授佛法,讲解的内容和声音与周围的云朵相互交融,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和悠闲。这里的“风尘”、“讲堂”、“香氣”,都是构成这一景象的重要元素。

钵罗树老花仍在,洞府仙游鹤正还。

“钵罗树老花仍在,洞府仙游鹤正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钵罗树年岁已久,依然挺立不倒,它的花朵依然盛开,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而那幽深的洞府中,仙鹤正在悠闲地游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应炼丹砂飞九鼎,药成不为驻朱颜。

“应炼丹砂飞九鼎,药成不为驻朱颜。”,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悟道的追求。他认为,修炼丹砂能够飞升到九鼎之中,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然而,当他真正修炼成功,达到这个境界后,却发现真正的修为并不是为了长生不老,而是在于内心的觉悟和超脱。这里的“丹砂”、“九鼎”、“朱颜”都是修行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隐士的生活和修行过程,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超脱的人生态度。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修行意象,都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反映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