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鍊
寄张有功十六首其十一 五凤楼边一疏来,含香抱玉夜徘徊。 自甘书记还题竹,谁道司丞去咏梅。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 1. “五凤楼边一疏来”:描述某位高官在五凤楼(皇帝居住的地方)旁边收到的一份重要文件或奏疏。 2. “含香抱玉夜徘徊”:形容某人在夜晚因某种情感波动而难以入睡,象征内心的纠结和不安。 3. “自甘书记还题竹”:指某人自愿放弃文职工作而选择回归自然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翻译: 与君同作逐臣行,宣室终当召贾生。 我似夜郎流李白,何时吹笛过江城。 - 诗句释义:与君一同作为被贬的臣子行走,最终宣帝会召唤像贾谊这样的英才。 - 关键词解释: 1. 同作逐臣行:一同作为被贬的臣子。 2. 宣室:指汉代皇帝的书房,这里比喻朝廷。 3. 终当召贾生:最终会召唤像贾谊这样的英才。 - 赏析:诗人通过“与君同作逐臣行”
寄张有功十六首·其三 明月娟娟横玉钩,御河西畔不胜秋。 本因杨柳牵风动,误遣桃花逐水流。 【译文】: 明亮的月亮高悬在空中,如同弯弯的新月悬挂在天边,宛如一把银色的玉钩挂在天空中,映照出了西郊的河流和岸边的景色。这里的秋天已经降临,天气显得特别寒冷,让人感到有些凄凉。 原本应该由杨柳随风摇曳,带动了周围的空气流动,但因为一些原因,使得美丽的桃花也随波逐流,被水流带走了。 【注释】: 1.
注释: 江山岁月已晚,北风翻飞着雁群向北飞翔。 我辛勤地时时遥望故乡,不要因为我没有寄书而让我想念远方的你。 我已将高尚的节操比作冰雪,即使寒冷也能保持坚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沃洲吕侍御家看到的一副画作《题沃洲图》中的一首。诗人通过描绘画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寄张有功十六首其八 秋风隔岸吹解道,早先吹断藕中丝。 不曾看得郎骑马,何事能题骢马嘶。 诗句释义 - “解道秋风隔岸吹”:这一句表达了秋天的风从远处吹来,如同隔着水面一般轻轻拂过岸边的景象。 - “早先吹断藕中丝”:描述了秋风的力量,使得原本紧密相连的藕丝被吹断。 - “不曾看得郎骑马”:这里暗示着诗人没有看到心爱的人骑马的场景,可能是因为距离或其它原因。 - “何事能题骢马嘶”
【注】: 君今骑鹤上扬州:指你如今乘鹤而去,飞往扬州。 我是从军出陇头:我则是跟随军队从陇头出征。陇头,泛指边疆。 何异济川河曲水:这和黄河在河曲中分流一样,没有什么不同。济川,指渡过黄河。 一时南北各分流:一会儿南边、一会北边的水流就各自分开,流向了不同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有功的不舍之情。 第一句“君今骑鹤上扬州”,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友人离去的情景
诗名:《寄张有功十六首·其十二》 平生胆略好封侯,夜读阴符晓未休。 为问张华龙剑在,借余一斩月氐头。 注释与赏析: - 生平胆略:一生的抱负和勇气,渴望通过军事成就获得荣耀和地位。 - 阴符:《六韬兵法》的简称,是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 张华龙剑: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张骞从大夏(今中亚)带回的龙泉宝剑,象征英勇。 - 月氐头:古人认为月氐星可以带来好运和力量,斩下月氐头意味着具有强大的力量
【注释】张功:即张骞,西汉时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支机织女:织女的别称。《淮南子》说:“织女长而不嫁,天帝思而悯之,赐以环佩,使无相侵。”后来便成为织女与牛郎的代称。渡河难:渡鹊桥。乘槎河汉:乘木筏渡过天河。“乘槎”是古代神话传说,谓河鼓星旁有牵牛、织女二星,隔银河相望;其旁有槎(船)可渡。 【赏析】此诗首句写织女渡河困难,次句写张骞渡黄河成功。第三句写诗人想通过张骞向织女传信
注释: 何人见谪九江城,病里刘郎入骨惊。何人:是谁?见谪:被贬谪。九江城:指九江郡的城池,此处代指诗人自己被贬之处。何人见谪九江城,病里刘郎入骨惊:是谁把我贬到九江,使我如同病中的男子一样惊恐不已。刘郎:即东汉末年的刘表,字景升,汉室宗亲,封荆州刺史。入骨惊:深深地感到惊恐。 灯影徘徊心欲折,不堪风雨夜来声。灯影:灯光映照下的影子。徘徊:来回移动。心欲折:心情非常激动,好像折断了一般。不堪
``` 山城六月草青青,万里羁人正独行。 壮士不归头渐白,四方戈戟几时平。 - 诗句释义: 1. “山城六月草青青”描绘了一幅山城中六月的景象,青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2. “万里羁人正独行”表达了诗人身在异地,远离家乡,独自行走的情景。 3. “壮士不归头渐白”暗示了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无奈和辛酸。 4. “四方戈戟几时平”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频发的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