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鍊
【注释】冯唐:指汉朝冯唐。冯唐曾向文帝荐举魏尚,但被文帝所拒绝。后因“一去紫台连朔漠”,用“紫台”代指皇帝所在之地。《汉书·冯唐传》载:“孝文帝时,冯唐持节使匈奴,还报天子曰:‘陛下病甚,殆不可治。’于是上自将东往击之。冬十二月甲辰晦,帝暴崩……汉法:边郡吏皆即时到。今以风闻其状不至,当重罚。”壶浆:《诗经·卫风·氓》:“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兄弟不知,咥其怒矣。”后因以“壶浆”代指人民欢迎
【注释】 山水推名郡:山水把兴化的郡名推广开来。 清才副幕寮:才华清秀,才能出众,可以作为幕僚。 梅花知几树:梅花有几棵? 应待朔风飘:应该等到冬天刮朔风的时候才能飘落下来。 行李悬双剑:行装里挂着双剑。 壶餐奉一瓢:饭食很简单,只有一瓢汤。 不厌苦:不觉得辛苦。 所至有风标:到了什么地方都有好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赴任兴化时途中的所见所感
送徐县博赴繁昌 奉檄出河滨,行看柳色新。 一官宁不贵,五斗只因贫。 绛帐樽中色,青毡马上尘。 故乡云树近,早晚望慈亲。 注释:奉朝廷的任命从黄河之滨出发,看到路边柳树枝叶嫩绿,春意盎然。一个官职不算尊贵,只是因为贫困才不得不屈就。在酒席上,红色的帷帐显得格外鲜艳;骑在马上,身上的马鞍也染上了尘土。家乡的云彩树木已经非常接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你那慈爱的母亲。赏析: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徐县博时所作
【注释】 岭表:岭南。八桂:泛指广西一带。征鞍,代指行囊。 迢递:遥远。 朱纨:古琴名。 奉檄:接受官府的文告或命令。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写送别的场面和心情。首句“闻君岭表去”是说听说您从岭南去了。岭南在今广东省,这里泛指南方。“八桂”是广西省的别称。“动征鞍”意思是出发前收拾行李。第二句写启程远去的情景。“迢递”是形容路途遥远。“千里”,是说走很长的路程。“辛勤”是辛苦劳苦
【注释】: 游仙诗三首 其二 刚风千劫际,妙法九华筵。 道外应无地,心中自有天。 玉笙吹引鹤,朱果弄调猿。 驾驭英雄毕,骖鸾礼上玄。 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是一首游仙诗。诗人在《游仙诗》里,把“道”拟人化,赋予它以人格化的形象,并把它拟为一位有情的仙女。她与诗人相亲相爱,互相爱慕,最后结成夫妇。这首诗描写了这位仙人对人间仙境的喜爱,对人间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注】桂席:桂花的座位。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诗题中的“南镇山池”是作者的故乡,也是他的流放地。诗中描绘了宴集的情景,通过宴饮和歌唱,表达诗人对故乡和故国的思念之情。 首句“宴集南镇山池”,点明宴会的地点和目的。宴集是文人雅士聚会畅叙友情的活动,南镇山池则是他们常去的地方,也是他们怀念故土、抒发情怀的场所。诗人在这里以“桂席俯云端”形容座位高耸入云,暗示着宴会的规模和气派之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以及诗人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端午诸同志集草堂得丝字’一诗”,然后分析诗歌内容,把握其情感态度。最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手法等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本诗首联交代聚会的背景:京城风光旖旎,正是人们相聚的好日子;颔联写这次聚会的盛况:地广人稀,自然景色幽美,而且大家相聚在一处,更显得格外热闹非凡;颈联描写聚会的内容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边塞一相逢,怜君旧总戎。 解释: 在边塞相遇,怜惜你的过去总领军队的经验。 注释: "边塞"指的是古代中国边疆地区。"一相逢"表示这次意外的遇见。"总戎"通常是指统领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或军事长官。 2. 名成五军佐,心是万夫雄。 解释: 你的名字成为了五个军队的辅助者,而你的内心则像万夫之王一样强大。 注释: "五军"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军队或组织中的五个部分
【注释】王子:王明府,官名。双凫舄(xì):古代的一种鞋。五凤城:汉代的都城。抽笔兴:指挥笔作诗。绾符行:指掌管文书。客路依星署:指旅途中常在星星下面住宿。官居学水清:指在官位上勤政廉洁。泗滨:指灵璧县境内的泗河岸边。多磬石:指泗河岸边有很多石头。绮琴鸣:用美丽的丝织品做成的琴,发出美妙的音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写送别的情意和惜别之意,后四句写送行途中的见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横、讵、惊、从军行、书生、戎马、关山。 【答案】 战马横卧在马脖子上,挥剑奔赴边塞。虽然唱着出塞曲,哪里知道是奔赴战场啊!炎夏征途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