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蕴含的哲理。最后再根据这些分析,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概括。 (1) 斗转疏星夜,新秋满碧空。 译文:斗转星移,稀疏的星光洒在夜晚的天空。秋天来临,天空一片湛蓝,无边无际。 注释:斗转、斗转:北斗七星绕天一周为一夜,一昼夜周而复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题为《咏雪 其二》。全诗共十四句,每句四字,韵脚分别为"关"、"点"、"环"、"弯"、"观"等。 首句“云迷风峭两相关”,描绘了雪花在天空中与风的交融景象,云被风吹得迷茫,风被雪迷得尖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美。 次句“散洒琼姿点缀山”,形容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山上,给山增添了几分生机。这里的“琼姿”指的是雪花晶莹剔透的美丽形态。 第三句“香少不烦铃护体”
【注释】 1. 早梅:即腊梅。 2. 莓苔:长着苔藓的地面。 3. 殷勤话:亲切而诚恳的话。 4. 竹外枝斜果否开:梅花是否开放。 5. 经往复:多次反复吟诵。 6. 解语:会说话,能解释人意。 7. 消息花能解语催:花开花落的消息,都能用言语传达。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中闲居时写给友人的。诗中写诗人与友人的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首句“欲问春先放早梅”,点明题旨
重阳节时生病躺在床上,连着几天的风雨又迎来了重阳节。买了一些糕点吃却从来没有尝过,生病中不想带菊花枕头去睡觉。在客居之地哪里会懂得佩戴茱萸囊呢。故乡的这个节日有谁还能过得健康?幸好遇到这好时节暂且自我勉励强身。心中郁闷没有处发泄,不如点上炉火煮茶解闷。 注释: 1. 重阳日病中:重阳节时生病在床上。 2. 买得糕来却未尝:虽然买到了些糕点,但却没有吃过。 3. 病里不思携菊枕
【注释】 1. 百花头:花的尖端。 2. 脉脉含情动:形容梅花的香气袅绕,使人感到它的情致。 3. 消息先应篱下报:梅花的消息先在篱笆下面传来。消息:这里指梅花的开放消息。 4. 机缄(jiàn):机密的事。 5. 殷勤坐对黄昏月:殷勤地坐着面对黄昏时候的月亮。 6. 碧雅杯:《楚辞·招魂》中有“酌以杜若,可以解忧”之句,这里的“碧雅”可能是指一种酒名,也可能是指一种用碧色或雅色的杯子盛着的酒。
炙砚 砚台在冬天变得寒冷,下笔时感到笔锋迟滞;炉火初上,冻得结冰的砚台渐渐融化。 刚被春天气息唤醒的石头,微波荡漾着墨云滋润。 轻烟缭绕生金井旁,清水和濡润泽玉池中。 我最喜欢余晖映照书案,管中生出紫绡帷幔的花。 注释: 1. 炙砚:用火烤砚台,使其变暖,以帮助书写。 2. 寒:寒冷、不热。 3. 笔锋迟滞:指笔尖因为寒冷而变得迟钝。 4. 薰(xūn):古代的一种取暖方法
【注释】 好雨:适宜的雨水。 平空:从天空中落下。 耕农乐未央:农夫在耕种之余,感到快乐。 一声雷:指霹雳声。 送:带走。 云散:指云被风吹散。 露斜阳:指太阳西下,露水被阳光晒干。 【赏析】 《暴雨》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写农民在暴雨后的欢愉。首句“好雨平空降”,写暴雨来临之前,农民们正忙于耕作,而一场及时雨使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第二句“耕农乐未央”,写农民们在雨停后仍然沉浸在喜悦之中
【注释】 一片瑶音奏:指风筝在天上飞舞。瑶音:美妙的音韵,这里指风筝的声音。 飘飘树影东:形容风筝在空中飘荡,好像树叶的影子向东飘动的样子。 风清歌别调:指风筝发出的声音是与众不同的曲调。风清:微风轻拂。 声在白云中:指风筝的声音在云层中回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风筝在天上飞行时,发出的悦耳的声音,第二句写风筝在空中飘荡时,仿佛有树木的影子向东飞去
注释: -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 - 双星:这里指织女和牛郎两颗星星。 - 天上渡:比喻在天空中相遇或相聚。 - 良夜:美好的夜晚。 - 牵牛:指牵牛星,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 - 对月穿针巧:在月光下缝制针孔,表现出精巧的技巧。这里的“巧”指的是织女织布的巧妙手法。 - 银河一带秋:银河两岸都是秋天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 ①“晚晴”意思是傍晚的晴空。“晚晴”点明时间,交代天气。“雨后天新霁”是说雨后的天晴得特别快、特别晴朗,“新霁”指刚刚放晴。这句诗描写的是一幅雨后初晴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雨过天晴的喜爱之情。 ②“登楼遥望处,五色灿霞光”意思是登上高楼远眺之处,五颜六色的云彩映照着夕阳。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登高远眺时,所看到的美景。 【答案】 译文: 下雨过后的天格外地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