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阙
《七哀诗》 这首诗是王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七哀”为题,抒发了诗人在战乱中流落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感情。 首句“《殷武》诵罙阻,周鲁歌东征”,意为:我听到《殷武》的歌声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因为那是周朝和鲁国的歌曲,它们都在歌颂周东征的功绩。这一句通过引用古代的歌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感慨,以及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圣哲则有然,我何敢留行”,意为
【诗句释义】 1. 初日高楼上,卷幔对黄山。 2. 黄山出霄汉,烂熳发青莲。 3. 参差非一状,朝夕看屡妍。 4. 九华承双舄,敬亭附骈筵。 5. 漫漫云幂岭,沈沈松覆泉。 6. 清飙坐中起,如闻帝女弦。 7. 静有幽事乐,动无尘虑牵。 8. 消摇悦心目,兹道可长年。 【译文】 1. 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我在高高的楼阁上,拉开窗帘眺望远处的黄山。 2. 黄山仿佛从天边伸展开来,犹如盛开的莲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兰亭》。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1. 奉节过东鄙,总辔临越墟。 注释:在奉节(今重庆奉节)经过东边的地方(即东鄙),驾着车马来到越城(今浙江绍兴)。 赏析:首联描写诗人从奉节出发,经过东鄙,最终到达越城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开始和结束。 2. 览此崇山阿,亭树犹晋馀。 注释:看到这高大的山峰,亭子的树木还是晋朝(三国时期)留下来的。 赏析
九日宴盛唐门 【注释】 今日良宴集,玉帐设金悬。 宾称此嘉辰,令德应重乾。 凄凄秋阳升,湛湛江景鲜。 西驰三澨津,东瞻九华山。 文湍带粉堞,卿云覆彩旃。 清歌送银爵,泛此秋花妍。 嗟予远征人,别家今四年。 采薇夜归戍,操筑朝治垣。 微此一日欢,苦辛良可怜。 中觞感前谍,抚运当泰年。 燔柴盛唐郡,泛舟枞江前。 临川射长蛟,雄风推八埏。 竖儒缪从役,任重力乃绵。 武功既无成,文德何由宣。 微勋傥有济
【注释】 刘氏听雪楼:唐人袁高有听雪楼。此处泛指名胜古迹或园林别墅。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这里形容竹子茂密。 荫向曲池好:竹影洒落在曲折的小池中,十分美丽。 天寒三日卧:天气寒冷了三天,他整天躺在床上。 人道是袁生:人们说是袁高。袁高,字南华,唐代诗人袁高之子。这里以袁高自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雪夜听雪之乐,尾联借袁生喻志,全诗意境清幽,格调高雅。 前两句写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他是一位以山水诗名世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战龙起新室,群鸟亦翩翩。 这是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战争结束后新的和平景象。"战龙"指战争,"起新室"则意味着结束战争后重建家园。而"群鸟亦翩翩"则形象地描述了战后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伟哉龙丘生
送康上人往三城 曾攀大龙岭,俯瞰四方。原野何萧条?白骨交横。 昔年休战日,此城冠荆扬。芳郊列华屋,文绣覆盖五章。 乘车衣螭绣,地位如金与张。祸起何时起?内心五内伤。 竖儒误用障,天降康为常。枞阳将解甲,皖邑渐开疆。 耕夫沿南亩,男女在桑间。念及子中林,振策亦前行。 我闻三城美,龙岭傍其侧。连林积修阻,下有澄湖光。 从子卧石床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风景和历史的诗。它通过描述仙客炼金地、苍山深几重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接着,诗人通过描述至今龙虎气、琵琶峰等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怀念。最后,诗歌以既要王子晋、复命董双成等诗句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先天观(先天观是一种道教修行方式,即修炼者先在体内修炼,然后在外部世界进行修炼。) 2. 仙客炼金地
诗句原文: 连山环绝壑,云木乱纷披。 中有抱琴者,有如荣启期。 萧然久不去,问子欲何为? 注释解释: - 连山环绝壑:形容山峦连绵,环绕在深谷之间。 - 连山:指的是山连着山,层层叠叠。 - 环:环绕,围绕。 - 绝壑:指深深的山谷。 - 云木乱纷披:形容树木茂盛,云雾缭绕,树影交错重叠。 - 云:指云雾,也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象的飘渺和变幻。 - 木:树木。 - 乱纷披:形容树木枝叶繁密
涉江登危榭,引望二川流。 双城共临水,两岸起飞楼。 汉渚深初绿,江皋迥易秋。 金风扬素浪,丹霞丽彩舟。 登高及佳日,能赋命良俦。 御者奉旨酒,庖人供膳羞。 一为山水媚,能令车骑留。 为语同怀者,有暇即来游。 【注释】: 1. 涉江:指渡过长江。2. 登危榭:登上高处的亭子。3. 二川:指长江与淮河。4. 双城:指建业(今南京)和京都洛阳,两城相邻,水相连。5. 飞楼:指江边高耸入云的高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