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阙
涉江登危榭,引望二川流。 双城共临水,两岸起飞楼。 汉渚深初绿,江皋迥易秋。 金风扬素浪,丹霞丽彩舟。 登高及佳日,能赋命良俦。 御者奉旨酒,庖人供膳羞。 一为山水媚,能令车骑留。 为语同怀者,有暇即来游。 【注释】: 1. 涉江:指渡过长江。2. 登危榭:登上高处的亭子。3. 二川:指长江与淮河。4. 双城:指建业(今南京)和京都洛阳,两城相邻,水相连。5. 飞楼:指江边高耸入云的高楼。6.
注释: - 春池细雨柳纤纤:春天的池塘上飘着细雨,柳树的枝条随风轻摆。 - 手倦挥毫日上帘:因为长时间挥笔,手感到疲倦,以至于太阳快要升到窗帘上时才停歇。 - 想得停杯江海夜:想到在江海之畔,与朋友共饮至深夜的欢乐。 - 月明照见水晶盐: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晶莹如水晶般的盐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夜晚饮酒赏月的诗作。首句描述了春天的夜晚,细雨中摇曳的柳树枝条,增添了一种静谧而柔美的意境
白马谁家子 白马是谁家的,辔带绿缨络。 腰间佩双剑,闪耀如雪花明亮。 甫出金华省,还过五凤城。 君王赐颜色,七宝奉威声。 夜入琼楼饮,金樽满绣楹。 燕姬陈屡舞,楚女奏鸣筝。 慷慨顾宾从,英风四座生。 一朝富贵尽,不如秋草荣。 黔娄固贫贱,千载有馀名。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描绘一位高贵的白马主人的形象及其辉煌的过往,表达了一种对富贵无常、人生短暂和贫贱之福的感慨。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赋得琵琶峰送人降香龙虎山》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句诗的逐句释义: 琼峰毓奇态,高高出先天。 柄超琳阙迥,盘影渌池圆。 别□标苍樾,回窗蓄紫烟。 淙流如度曲,藤蔓似长弦。 肖像生仪始,希颜太古前。 虽无罗袖拂,常映涧花妍。 子有灵侯技,能弹《大道》篇。 函香一临眺,天际意飘然。 译文: 琼瑶般的山峰孕育着奇特的形状,它高耸入云,直插天空的先天之形。
【注释】:峡路传清警,金舆夹彩旃。 还如向姑射,讵比幸甘泉。 苑树纷成幄,关榆始委钱。 从臣偏宠近,载笔幔城边。 译文: 在送别危应奉分院前往京城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当年与王公贵族的交往。如今虽然身在京城,但心中依然怀念着他们。 曾经有位名叫危应奉的人,他才华横溢,备受王公贵族的喜爱。然而,如今他却分到了一个分院上京,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危应奉曾对我说过:“如果我能够有幸被皇帝赏识
【注释】 ①坏色:佛教语,指染污了世间五尘的凡夫。意谓不沾染俗世的五尘,以超脱世俗。 ②七条:即“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佛家所说的人的基本情感。 ③经卷:佛经,佛教经典。 ④头陀寺:又称“头陀精舍”或“头陀伽蓝”,是唐代僧人道宣为修行头陀行而建立的寺院。 ⑤天台山:位于今浙江省,因山上岩石形似印度天台国而得名。传说东晋高僧慧理在此讲《法华经》,后有石桥出现,故又名天台山石桥。
南归偶书二首 余阙 帝城南下望江城,此去乡关半月程。 同向春风折杨柳,一般离别两般情。 译文注释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帝城南下望江城”:描述诗人站在帝城(现在的南京)向南望去,远眺江边的城市。 - “此去乡关半月程”:表示从家乡到帝城的这段旅程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 “同向春风折杨柳”:与同伴一起在春天的微风中折柳枝。 - “一般离别两般情”:表达虽然都是离别,但因时间不同
第一句“二月不归三月归”,指的是诗人从二月开始离家出发,到三月时已经回家。这里的“二”和“三”都是虚数,表示具体的时间点。 第二句“已将行箧卷征衣”,意思是说诗人已经收拾好了行李,把出征的衣物卷起来准备回家。这里的“行箧”是古代的一种轻便行李,可以装衣服、书籍等物品;“征衣”则是出征时穿的衣服。 第三句“殷勤未报家园树”,意思是说诗人还没有来得及向家中的树木表达思念之情
【注释】 樊时中:名不详。廉使:官名,唐代对地方高级官员的通称。光禄桥:即朱雀桥,在长安城西。唐人以桥为别情的象征。惜解携:不忍分别。春星:指柳叶。欲傍露盘低:柳叶垂挂在露盘里,像一颗颗星星。自来官柳多离思:自古以来,朝廷上的大臣多有离别京城而外任的。更着城乌在上啼:城上的乌鸦也鸣叫,好像在为离别的人伤心啼哭。 【赏析】 《别樊时中》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扬州客舍 船头浇酒祀神龙,手掷金钱撒水中。 百尺楼船双夹橹,唱歌齐上吕梁洪。 注释:扬州的客船上,人们在船头上浇酒祭拜神龙,手掷金钱洒入水中。百尺高楼的船只,两侧都有桨,一起唱歌登上吕梁山洪峰。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扬州水乡风光和生活情趣的诗。诗人通过对扬州水乡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扬州水乡的宁静和美丽。诗中的“船头浇酒祀神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扬州人对神灵的敬畏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