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晦
诗句释义: 1. 名动竹林惟阮籍:这句诗意味着阮籍因其名声大噪,在竹林中(象征文人聚集之地)声名显赫。"名动"指的是名声广为流传,而"竹林"则特指东晋时期著名的文人聚会之地。 2. 气吞湖海有元龙:这句话描绘了阮籍的豪迈气概,他能够吞纳湖海之宽阔,比喻其胸怀广阔,气势如虹。“有元龙”是引用三国时期著名人物庞统,他曾自比诸葛亮(庞统字士元),这里的“元龙”是对阮籍的一种赞美。 3.
诗句释义 1 潮退沧江露石矶:潮水退去,露出了沧江(大江)的石矶。这里的“石矶”指的是水中突出的岩石,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自然景观。 2. 生缘千古一天衣:生命之所以延续,是因为它与历史同呼吸,如同穿着千年不变的衣服。这里表达了生命与历史的紧密联系和永恒的主题。 3. 葛藤牙蘖依前长:葛藤(一种植物)和牙蘖(指植物的根部)依然如旧地生长着,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但生命力依旧旺盛。 4.
解析: 1 江山有待故人来,好向春风酌绿醅。 - 江山有待:意味着国家需要人才来治理,这里指代的是作者自己。 - 故人来:指老朋友的到来。 - 好向春风酌绿醅:在春天的好时光里,准备酒席邀请朋友共饮。这里的“酌”是斟酒的意思。 2. 啼鸟声中春烂漫,雨香昨夜碧桃开。 - 啼鸟声中春烂漫:鸟儿的鸣叫声伴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开始繁盛。 - 雨香昨夜碧桃开:昨晚的雨水带来了桃花的芳香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内容与表达技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相关语句,再进行赏析。此诗首联描写喜雨前稻田的旱情;颔联写喜雨后水车转动如雷鸣般的声响,突出了喜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颈联写老夫听到喜雨声后高兴得无法入睡;尾联写老夫枕前听见雨声,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心以及对丰收的期望。 【答案】 (1) 稻田在旱了十天之后终于得到雨水
烟锁千峰紫翠层,隔溪幽鸟语相应。 烟云缭绕着千座山峰,层层叠叠的紫翠山色。隔着小溪传来幽鸟的啼鸣,声声相呼应。 碧桃花谢玉芝老,不见神仙只见僧。 碧桃花已凋谢,而仙家之物却依旧如旧。虽然看不见神仙,但只看到僧人。 注释: 次御史端公游箫台韵:次指跟随,端公即御史端公,是官名,此处泛指诗人的好友。箫台:一种建筑,用来吹奏箫曲。韵:诗歌的格律,这里指的是诗的形式。 译文:
注释: 谩笑人生有底忙,读书坚坐白云房。 孙阳未遇骐麟老,空厄盐车太上行。 谩笑人生有底忙,意思是在感叹人生是多么的忙碌和辛苦。读书坚坐白云房,是指专心致志地学习,像生活在白云缭绕的房子里一样。 孙阳未遇骐麟老,意思是说孙阳没有遇到他想要的骐麟(一种传说中的骏马),反而老了。这比喻了某些人虽然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但最终却无法实现,反而变得苍老。 空厄盐车太上行
【注释】 1. 沧江:指长江,也代指江湖。 2. 山峨峨:形容山峰峻峭高大。 3. 乱红:形容花枝繁茂、色彩斑斓。 4. 水流花谢春愁多:形容春天的花朵凋零,象征着青春消逝,引起人的愁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分别之际,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离别时的景象:青山巍峨耸立,江水渺远无边,使人感到一种空阔辽远、怅然若失之感。第三句“山花乱红江水碧”
寄友 不道愁中生白发,也知客里对黄花。 凄凉正是陶元亮,有酒无钱何处赊。 注释 - 不道:不知道 - 愁中:心中 - 白发:指人的鬓发变白 - 客里:在旅途中 - 黄花:这里指菊花 - 陶元亮:陶渊明的别称,常借以表示高洁自守 - 有酒无钱何处赊:意指没有金钱,无法购买美酒 赏析 这首《寄友》是宋代诗人许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思念。首句“不道愁中生白发”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及情感态度。赏析时,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最后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手法。“看花醉眼不须扶”,意思是:看到满园的花朵,看花了我的眼睛,看迷了我的双眼,我不需要搀扶。“花下长歌击唾壶”,意思是:在花下长声歌唱,挥袖而唱,击打唾壶。“回首荒城春较晚,淡烟疏雨绿平芜”,意思是:回头望去,那片荒废的城池,春天来得比往年晚些
注释: 1. 丝丝细雨弄春晴,新水溪头杜若生。 解释:春天的细雨在晴朗的天空中飘落,在新近流过的溪水边,杜若花悄然生长。 2. 我欲与君携酒去,绿阴树底听啼莺。 解释:我想和你一起拿着酒壶去,在茂密的树荫下聆听黄莺的鸣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情感。首句以“丝丝细雨弄春晴”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细雨中的春晴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