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性之
《题画梅四首 其二》是明代诗人缪祐孙的一首题画诗。下面将逐一解释诗句内容、翻译、注释,并附赏析: 1. 诗句解释: - 美人别后动深思:这里的“美人”指的是梅花,诗人通过“别后”暗示了梅花经历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沉思。 - 春到南枝总未知:春天的到来却让南枝的梅花依然处于迷茫中,没有找到春天的气息。 - 记取灞桥明月夜:诗人在灞桥上回忆起一个明月之夜,这个夜晚可能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
诗句释义 1 多景楼连铁瓮城:指的是位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都城——南京的一座楼。这座楼因观赏景色而命名,“多景”意味着视野广阔,可以欣赏到周围的美景。而“铁瓮城”则是城墙的一种,由铁打造而成,坚固耐用。 2. 壮游犹记昔年曾:这里的“壮游”意味着过去在这座楼上进行的一次壮观的旅行或游览。诗人通过回顾这次旅行,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3. 江心遥见金山寺:描述了诗人站在多景楼上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暮春景色,以及诗人在花下闲坐、荡秋千的情景。 【注释】:吴娃二八正娇容,吴娃,即吴地的美女。二八,古时女子指14岁;“正”字是形容词副词,表示状态的。娇容,美丽容貌。斗草寻花趁暖风,斗草,一种游戏活动;寻花,寻找鲜花;趁,利用;暖风,温暖的风。日暮归来春困重,日暮,太阳落山;春困重,形容春天的疲乏感。秋千闲在月明中,秋千,一种玩具;闲,空闲;月明中,明亮的月光中;。
【注释】 解印:解除官职。陶渊明曾任彭泽令,在官时因不愿同世俗妥协而辞官归隐。 黑头:黑发。 逢迎:讨好奉承。督邮,汉代设置的郡国间传递公文使者,也泛指地方官吏。此处借指督邮,意谓为讨好上司而奉承拍马。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把笔触伸向陶渊明的画像,通过描写陶渊明的形象和生活,来抒发诗人的情怀。 开头两句写诗人像陶渊明一样,解印归来,头上还顶着黑发,满身都是风尘,故园已到了秋天
注释: 吴王宫殿水流香,步屧廊深暑气凉。 长日香风吹不断,藕花多处浴鸳鸯。 画莲:以莲为题材的画作 吴王:指西施,因为吴王夫差曾为她修建了一座“馆娃宫”(在苏州)。 香:香气扑鼻 步屧:散步 廊:走廊,这里指庭院 长日:长时间 香风:香气袭人的风 断:不停歇 藕花:荷花的一种,因为花的形状像莲子所以得名。 多处:处处 浴:游泳、嬉戏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常在池中游玩。 赏析:
诗句 1. 桃花红绽断桥边: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桃花盛开在断桥旁,色彩鲜艳。 2. 杨柳垂阴散绿烟:描述了杨柳的枝条垂下,形成了一片绿色的烟雾。 3. 记得少年曾取醉,玉人扶上总宜船:回忆起曾经与心爱的人一起喝酒的情景,以及他们乘坐船只游玩的快乐时光。 译文 桃花绽放在断桥旁,柳树垂下阴凉形成烟雾。我还记得年轻时我们一同醉酒,她扶着我乘船游湖。 注释 - 题画
注释: 第六桥头雪刚刚融化,拄着拐杖曾经与鹤一同行走。 诗作完成酒力也全部消失,人与梅花一样高洁。 译文: 在第六桥头雪刚晴,我拿着拐杖和白鹤同行。 我的诗作完成,酒的豪情也消散无踪,人与人一样清高。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雪后独行、鹤伴而行的情景,表达了对梅花的高洁品质的赞美。全诗简洁明快,意境高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罗浮山下著青鞋,踏雪曾看烂熳开。 好似人家茅屋底,一枝先占短墙来。 注释:在罗浮山脚下穿着青色的鞋子,我在积雪覆盖的环境中欣赏着梅花烂漫开放的景象。它们仿佛是农家小屋的屋顶,一枝梅花率先占据着矮矮的墙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罗浮山下赏梅的场景,通过对梅花烂漫开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好似人家茅屋底”一句,巧妙地将梅花与农家小屋相比喻
【注释】 ①咸平:北宋年号(958~1020),此指宋代。②前身:即前世,这里指的是梅花的前世。③画里看:在画中欣赏。 【赏析】 《题画梅四首·其四》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开放的旺盛生命力,来赞美梅花的高洁品格。 首句“十月江南正苦寒”,点明时节,渲染氛围,为下文写梅花的盛开做铺垫。次句“花开如雪雪成团”
注释:画中的云山图,如同一幅山水画。画中的江水在鸭觜滩边流淌,两岸的柳树被风吹得弯曲,就像燕尾的形状。西风已经把老树吹得没有了根,只剩下了枝干。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中以“鸭觜滩头燕尾分”形象地展现了江水的流动和岸边柳树的弯曲;以“西风吹老树无根”表达了岁月无情、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以“何人醉洒淋漓墨,半是青山半是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