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性之
【注释】: 题画:题写在画作上的诗。 马足车轮尽日忙,梦魂不到水云乡。 梦中也找不到那水云之乡,连梦里的马儿都忙得不亦乐乎。 马:指画中的马。 车轮:车轮转动时发出的声音,形容马蹄疾驰。 闲人:悠闲自在的人。 自识闲边趣:自己识别到闲适的趣味。 小簟(diàn簟):竹席。 疏帘:稀疏的帘子。 坐晚凉:坐在傍晚时分,享受凉爽的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画面生动的图画
【注释】 绿阴:指垂柳、杨柳之类。 茅屋人家隔薜萝:茅屋,指隐居的人的居处;薛萝,一种蔓生植物,可编为帘子。 绿阴窗户晚凉多:在绿荫之下,晚秋的窗前,凉爽宜人。 时送沧浪一曲歌:时,时常。沧浪,水名。这里代指江河,泛指江河之水。沧浪一曲歌,即指《沧浪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东林寺后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图,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耐人寻味
【注释】 瘴雨蛮烟:南方湿热的气候。瘴,南方湿热气候; 蛮烟,蛮地的烟雾。 万里馀:万里多。 别来消息近何如:自从离别以来,你的消息怎样。近何如,近来怎么样。 谁怜:谁同情。 白发疏狂处:指我鬓发斑白、不拘小节的地方。疏狂处,放纵任性之处。 犹写平安两字书:仍写着平安两个字的书信。犹,还;写,写;安全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首句“瘴雨蛮烟万里馀”,是写自己远离家乡
【注释】 征:召,招。使者:指征召士兵的使者们。使者徵(zhēn):征召。书所见:诗题目,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所写,作于他流寓夔州期间。书:书信。 【赏析】 此诗写作者在夔州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过去,但朝廷内部仍然十分动荡,吐蕃乘虚而人,又进犯西南,形势非常危急。因此,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草堂,出走夔州,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诗就是诗人在途中写给妻子杨氏的
注释:听说瀛洲(神话中的三座神山之一)的尺五天,那里的宾客都成了神仙。分明是一段风流的梦境,却还在人间的画卷里流传。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留恋。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了他心中的理想世界。然而,他又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虽然美丽,但终究不属于我们。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眷恋之情
注释:这幅画的作者就是黄子久(号大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世人皆知。他的诗中有着绘画般的意境和韵味,画中的意境又如诗一般生动。晴窗之下,我欣赏着他淋漓的墨色,被他的才华所折服,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黄子久画作和诗才的。首先,诗人称赞黄子久的画作,称其为“此老风流世所知”,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其次,诗人赞扬黄子久的诗作,称其“诗中有画画中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仔细阅读全诗,抓住重要词句进行分析。此诗为咏百舌鸟的诗,首两句是说百舌鸟叫声清脆悦耳,能听到千声万声,它掠花穿柳,多情地啼叫不停。后两句写百舌鸟虽然声音美妙,但可惜不及岐山凤凰那样鸣声嘹亮动听,只能立在朝阳之下,试一展歌喉。“可怜”指惋惜百舌鸟不如凤凰。 【答案】 译文: 听清了千声万声,百舌鸟掠过花枝穿过柳条
注释:这是一首赞美柯博士竹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柯博士竹的外貌、气质和特点,表达了他对柯博士竹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丹丘遗老旧词臣起兴,赞美柯博士竹的高贵品质和独特魅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同时,诗人通过对柯博士竹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注释】 1.暮春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创作的一组七绝诗,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2.惜花公子:怜花的少年公子。 3.爱春晴:喜欢春天晴朗的日子。 4.骏马骄嘶:骏马雄壮而嘶鸣。 5.晓出城:清晨离开城市。 6.半醉归来:酒意还未全消,就回家了。 7.人共看:众人一起观看。 8.金弹打流莺:用弹弓射杀飞鸟。莺,黄莺。 【赏析】 此诗写的是一个惜花公子在春风中骑马出游,饮酒作乐的情景。
【注释】 题画:为画上题诗。苍梧:指广西的九嶷山,因山顶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 【赏析】 此诗为一幅风景画所题之诗。首两句写景,第三四句写舟行途中所见。 前两句是说,雨后新绿的芦芽,在江边随风飘荡,仿佛烟雾一样;远处的风声急湍流急,好像在催促船只前行。“雨蒲”句,点明时间是在初夏,“烟”、“风”二字渲染了雨后初晴的氛围。这两句诗写景如画,意境优美。 中间四句是描写船中人看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