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徵兵夜度关,南人无奈北风寒。
将军空受登坛拜,羞向灯前把剑看。
【注释】
征:召,招。使者:指征召士兵的使者们。使者徵(zhēn):征召。书所见:诗题目,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所写,作于他流寓夔州期间。书:书信。
【赏析】
此诗写作者在夔州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过去,但朝廷内部仍然十分动荡,吐蕃乘虚而人,又进犯西南,形势非常危急。因此,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草堂,出走夔州,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诗就是诗人在途中写给妻子杨氏的。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遭受的痛苦。首句“征”字下得极好,它既表明了征召的原因,也暗示了征召的对象。次句点出了征召的时间是在夜间,这就突出了征召者的急迫心情。第三句说,被征的士兵是“南人”,他们无法忍受严寒,这既写出了天气之冷,也写出了士兵们生活的困苦。第四句写征召来的士兵只能白白地接受拜将的仪式,却无人问津,因为他们连剑都无心擦拭,更不用说上阵杀敌了。最后两句写将军空受其名,羞于在灯前舞剑,更衬托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了人民的疾苦。同时,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使者徵兵夜度关”、“羞向灯前把剑看”等句子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