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
【注释】 1.素律:指秋天,因秋气肃杀,万物凋零,故称“素律”。铄(shuò):同“烁”,光耀;欲脆:形容秋叶的颜色,像被风吹得快要脱落了。2.青女:这里指秋风,是秋天的主要特征之一。3.妒复:嫉妒又;稀,稀少。4.月冷天风:指秋天的气候特点。5.干红飞:指秋天树叶变红,纷纷飘落。 【译文】 秋日的阳光照耀在叶子上,使得叶子好像快要掉落似的,颜色也变得更加鲜艳。秋风呼啸,树叶被吹得四散飘落
【注释】 采桑女:采摘桑叶的女子。 知蚕饥:知道蚕儿饿了。 投(duò)梭:织布时用梭子穿引纬线。 惜夜迟:怕夜长而误了时辰。 谁:疑问词,谁? 夸:称赞。 罗绮(qǐ):丝绸。 丛:聚拢。 新画学月眉:新的妆饰学习弯弯如月的眉毛。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采桑时的情形。她看到自己辛勤劳动所换来的蚕丝即将吐出来,就担心会耽误时间,于是赶紧把织好的布帛放在一边去喂蚕;同时
注释: 拂拂生残晖,层层如裂绯。 天风剪成片,疑作仙人衣。 译文: 太阳渐渐落下,余晖在天际轻轻闪烁。 天空的风把它裁剪成碎片,像仙女的衣衫一般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霞美景的诗。诗句以“霞”为主题,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晚霞比作仙人的衣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晚霞的美丽。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有趣生动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题一作《风》。 首句“风起”,点题目,也点出此诗的主旨,即咏风。第二句承上,写风之来势,风起则千里皆动,风回则问津者众。第三、四句写诗人对宦游者的沉思:他们为何不学“使风人”,即那些能驾驭风云、为政有方的人呢? 全诗以咏风始,又以议风终,结构严密
【注释】 1. 西山晚景:指傍晚时分,西山的景色。 2. 长廊:指庭院中长长的走廊。 3. 碧:绿色。 4. 莲朵:莲花。 5. 弯弯月:新月。 6. 飋飋风:微风。 7. 无思复无虑,此味几人同:没有思念也没有忧虑,这样的境界很少有人能体会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情趣的诗,写诗人在西山晚景中的闲情逸志。全诗语言朴实、清新、自然、真切,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首联“公局长清淡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默写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解析】 此为五律,共四句。 题厅壁:题写在厅堂墙壁上的诗。 永日无他念,孤清吏隐心:整天没有其他的念头,独自清闲如一个官吏。 竹声并雪碎,溪色共烟深:竹林的沙沙声响像是和雪一样碎裂,溪水的颜色和烟云一样深沉。 数息闲凭几,缘情默寄琴:静静地靠着桌子,默默地寄托情感于琴声。 谁知同寂寞,相与结知音:谁知道我们都是同样寂寞的人,相互成为知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职期间写的。首联点明题壁之意
公居门馆静,旅寄万州城。 山共秋烟紫,霜并夜月清。 无愁干酒律,有句入诗评。 何必须林下,方驰吏隐名。 注释: 1. 公居门馆静:公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门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静表示宁静、安静。 2. 旅寄万州城:旅是指旅行或流浪,寄是指寄居或停留,万州城是指位于四川的一座城市。诗人在旅途中暂时寄住在这座城里。 3. 山共秋烟紫:山与秋天的烟雾融为一体,呈现出紫色。这里的“山”指山峦
【注释】: 富池口:今安徽当涂县北,有句容、金坛两县。 扁(piān)舟:小船。 闲引望:悠闲地远眺。 更盘桓:徘徊。 山密碍江曲:山峦重叠,阻隔了江岸的曲折。 饶:多。 短莎:沙生草。 苒苒(rǎn):草木繁盛的样子。 惊浪:波涛。 漫漫:水波浩荡的样子。 难写愁何限:如何写尽我的愁苦? 乡关:故乡,家乡。 一端:一端之地,指家乡一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九年(814年)秋在当涂时所作
【注释】: 1. 道院:指道士居住的道观。 2. 白日人稀到:太阳下山时人已稀少。 3. 帘垂道院深:院门帘子垂得很低。 4. 雨苔生古壁:雨水使墙壁长满了苔藓。 5. 雪雀聚寒林:在寒冷的树林里聚集着雪雀。 6. 三乐:道家所说的三种快乐,即“心乐”、“身乐”和“神乐”。 7. 五禽:五种动物,分别是虎、鹿、熊、猿、鹤。古人认为这些动物各有一技之长,可以用来养生健身。 8. 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