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昉
注释: 齿疾未平:牙齿病痛没有痊愈。 灸疮正作:针灸治疗的伤口刚刚愈合。 新诗又至:我收到新的诗篇了。 奇韵难当:奇特的韵律让我难以应对。 暗忍呻吟:默默地忍受痛苦。 强思酬和:勉强地想进行酬答。 别披小简盖念短才:分别写下了小字条,是因为自己的才能短浅。 降款:谦卑的言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牙齿病痛没有痊愈时写给友人的,表达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友谊的深厚。 首联“北就墙阴创小栏
这首诗的译文是:春天来临,花儿渐渐开放,孩子们偷摘竹笋要防。 清阴低垂笼在槛上,翠影森森半出墙。 小窗对景心不厌,幽径长侵亦无妨。 十篇佳句形褒咏,多谢高才秘阁郎。 注解: 1. 春早移来渐渐芳:春天到来,花儿逐渐开放。 2. 童儿盗笋最须防:孩子们偷摘竹笋要小心防范。 3. 清阴羃羃低笼槛,翠影森森半出墙:绿树成荫,低垂笼在栏杆之上,翠绿的影子半露出墙外。 4. 殊不厌:特别令人喜欢。 5.
和夏日直秘阁之什 静卧蓬山养道情,百司繁冗尽堪轻。 窗前竹撼森疏影,树杪蝉吟断续声。 闲踏绿莎芒作履,旋烹芳茗石为铛。 料君难恋神仙境,重筑沙堤走马行。 注释: 和:即和诗,写诗来应和。 蓬山:神话中的仙山,这里借指隐居之地。 百司:百官、各部门。 窗前竹撼森疏影:窗外竹子摇曳,形成一片稀疏的影子。 树杪:树梢上,形容树上的枝叶繁多。 闲踏绿莎芒作履:在绿色的草地上随意行走,以草为鞋。
注释: 修竹百竿才欣种植佳篇五首旋辱咏歌若无还答之言是阙唱酬之礼恭依来韵以导鄙怀调下才卑岂逃嗤诮 其五 移得修篁带嫩苔,欲教相夹小桃开。 何须一一依行种,但要疏疏满槛栽。 枝上挂衣闲就枕,影中铺簟好持杯。 蓬丘仙客偏怜尔,应为幽丛数数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竹子的诗歌,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竹林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首联“移得修篁带嫩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 1. 苍翠一丛湘岸色,问僧求得不嫌多。 【注释】:这里的“苍翠”指的是绿色,而“湘岸色”则是指湘江的岸边景色。“求得不嫌多”意味着诗人在询问僧人时,希望得到更多关于诗歌创作的建议和技巧。 2. 重移砌畔新栽石,旋斸庭中旧种莎。 【注释】:这里描述了诗人将新栽的小石放在了庭院的一边,而将旧有的莎草从庭院中央移开。 3. 诱引吟情终不尽
译文: 我牙齿不好,病还没有好,灸疮正在作,新诗又来,韵律奇特难以应对,只能忍痛呻吟,强自思索酬和。另写小简相送,是因为念你才思短乏,身体虚弱。 其四 等闲无客访闲门,时访闲门只有君。 最喜举觞吟绿筱,谁能骑马咏红裙。 遮窗密影朝朝见,聒枕幽声夜夜闻。 更待明年渐滋盛,投林宿鸟定成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二句说没有客人来访,只有诗人去拜访
【解析】 “青青郁郁”四句,承上启下,写诗人在修竹百竿才欣种植佳篇五首旋辱咏歌的欣喜。“影疏疏”,竹影稀疏,形容修竹苍翠茂盛。“碧嶂移根到我居”,绿意盎然的修竹长势喜人,仿佛将山中的碧色屏障也移到了我的居室中。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为爱绿阴时遣扫,恐伤新笋不教锄”,为了欣赏那一片片青翠的竹叶,时常去打扫;但又怕伤了嫩笋,所以不去锄除。这两句是诗人对修竹的喜爱之情的真实写照。
【解析】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他生活在初唐时期。“昉”,李峤字;“著”,作诗;“灸”,烧灼;“朝”,早晨;“废”,停止或废止;“吟”,诗歌、诗歌创作;“累日”,几天;“续”,接着,接上;“披佳什”,读(读出)美好的诗句;“莫匪”,难道不是;“正声”,正确的歌词;“亦”也;“贡”,进献;“七章”,七个章节;“十首”,十首诗词;“颦”,双眉紧锁的样子;“学”,仿效;“颦之诮”,双眉紧蹙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思肖的作品。郑思肖(1245—1318),字所南,号予告、忆翁,宁海(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画家、书画家、文学家。 【注释】 ①北轩:即北窗,古人以窗作为居室的象征。无地:没有地方。②“不种闲花”二句:言此君(竹子)虽小,但比一般的竹子更有情趣,有高士之风。③“要添”二句:要增添迂叟的窗前景致,特为山僧院里分出一处地方来栽培此君。④“更侍”句:《诗.卫风.淇奥》云:“瞻望淇奥
诗句: 1. 久闻山僧寄书觅,今来□下白云边。 2. 不教凡草生丛畔,长喜清阴在眼前。 3. 忍把翠筠裁作簟,争将迸笋截为鞭。 4. 行吟坐对情无尽,只欠潺潺一道泉。 译文: 1. 我早就听说山中的僧人在寻找书信,现在他终于来到我的身边,就在我身旁的白云之下。 2. 不让普通的杂草生长在草丛中,我总是喜欢看到清凉的阴凉在我的眼前。 3. 不忍心用翠绿的竹子做成席子,也不想将嫩笋切断作为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