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昉
【注释】 昉:王昉,唐宪宗时宰相。灸数朝:指王昉在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任宰相。七章补为十首:指王昉在唐敬宗时被贬,后来得到赦免,他写了《七章诗》来表示自己对朝廷的态度,后来又补充了十首诗,以表达他对朝廷的忠诚。颦之诮:指唐文宗时,御史李训和郑注用美人计,欲诛杀王涯等人,事败后,王涯被贬为崖州司马,而李训、郑注则因与宦官勾结而被处死。学颦:指李训和郑注的丑态百出;甘心:心甘情愿。其四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野性从来只澹如 - 野性(指性情)向来只是淡泊,如同水流般自然。 2. 奉身求足不求馀 - 追求满足自身需求,不贪图多余的物质和享受。 3. 清风明月三间屋 - 形容住所环境清幽,有清风明月相伴。 4. 赤轴黄签一架书 - 形容书桌上摆满了书籍,以赤轴(红色笔迹的纸卷)和黄签(黄色的纸张)为记。 5. 午睡爱茶鱼眼细 - 在午休时喜欢喝茶,茶叶泡得细嫩如同鱼眼。 6.
【注释】 ①朱栏:红色的栏杆。 ②谩栽:徒然地栽种。 ③疏篁:稀疏的竹子,这里指竹林。 ④淅沥:形容雨声清脆。檀栾(tánlù):山石因风霜侵蚀而形成的颜色斑驳的样子。 ⑤莫重和烟翠:不要重新添上烟雾般的绿色。 ⑥岁晚: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带雪看:披着雪的景色。 ⑦得此君:得到这样的朋友。 ⑧时:常常。相:相对。列杯盘:排列着酒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竹来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句,按照平仄韵律排列,每两句构成一个对仗。 1. 诗句释义: - “清静僧家亦未如,绿葵红稻饱餐馀。”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静僧人的生活方式的羡慕之情。他看到绿葵和红稻,觉得它们已经吃得非常充足了,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满足和对物质享受的淡泊。 - “逢人不喜谈时事,养性惟便读道书。” 这句表明作者不喜欢谈论时事
自思忝幸因动咏吟,如蓬短发不胜簪,筋力衰羸分所甘。 清职美官皆遍历,物情时态尽深谙。 乘轩服冕身可用,啸月吟风意尚耽。 安得故人频会面,一樽相对共醺酣。 注释: 1. 自思忝幸因动咏吟:自省惭愧地庆幸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情。忝,惭愧,谦让的词,表示有愧;幸,幸运。 2. 如蓬短发不胜簪:如同随风飘散的蓬草一样,头发稀疏到了无法用簪子固定的程度。 3. 筋力衰羸分所甘:身体疲惫不堪
暑热的雨刚停,炎热的风正称快。又逢连假,心情舒畅得自在。 闲情逸致正惬意时,竹轩之中正高眠。 蓬阁忽然传来佳句,一首一咏,虽许于唱酬载笑,却颇疏于陪接。不蒙顾我,深为抱歉。 怀才不敢再作文章,用诗来表达微薄的情怀。 一朝辞官退隐,掩衡门,如此争能答圣恩? 身体已病,还惭愧地纡组绶;心境闲适,唯愿泥琴樽。 虽然行步无力,卧时看书,眼睛渐渐昏花。 蓬阁神仙转疏远,近来未曾访问西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 曾逢禅客话真如,福随缘生信有馀。 谢傅儿孙皆干蛊,郑家姬妾尽知书。 稳辞高位身心泰,中立明庭势利疏。 只恐欲闲闲不得,绛驺重引入宸居。 注释: 1. 曾逢禅客话真如:曾经遇到一位僧人谈论佛教的道理。真如,指佛教中的真理。 2. 福随缘生信有馀:福分随着缘分而生,相信它足够了。 3. 谢傅儿孙皆干蛊
注释: 羃羃浓云势未收,森森凉气忽如秋。 密笼芳树飘何急,高卷疏帘看不休。 咫尺莫闻人对语,逡巡已见水平流。 此时遥忆诸君子,堪命棋枰与酒瓯。 译文: 天气阴沉,仿佛没有尽头。树木被笼罩在凉爽的雾气中,仿佛秋天的气息。我急切地想要拉开窗帘,却看到水波荡漾,无法停手。我远远地思念着诸位朋友,希望他们能和我一起下棋、喝酒。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天的景象,通过诗人的眼睛和感受,展现了雨天的宁静和诗意
【注释】 又:再次,再度。 新诗:指诗人的新作《见明本师说》。 褒陋止:即“褒贬止”,意谓褒扬或批评。 五章: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禹贡》、《洪范》、《微子》等篇。 绮丽:华丽,美好。 九奏:古代音乐的九个部分。《礼记·乐记》云:“五声十二律旋相为宫,以立四时之节。”这里借以形容诗歌的华美。 凄清:凄凉,清冷。 其:代词,指前面所说的“绮丽”之诗。 末句:最后一句。 天人
【诗句解释】 第一句:将就十章也献上三首词,虽然更加拙劣但可以自谦。 第二句:有时唱歌,唱的是执事的风猷;有时写诗,写的是鄙人的心情。 第三句:希望宽厚地对待我,稍微地赐给我披寻的时机。 第四句:其中第二首。 第五句:流年如箭,光阴飞逝,转眼间已经四十多岁了。 第六句:在凤凰阙下恩泽未报,麟台无德岂堪书写? 第七句:眼前侥幸的事情能有什么称道之处?身外贪求本来就疏远了本心。 第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