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求
注释: 1. 送僧讲罢归山:送走了僧人,他讲完了经回到山上。2. 休将如意辩真空:不要拿如意去争辩什么是虚空。3. 吹尽天花任晓风:让晨风吹散满天的天花。4. 共看玉蟾三皎洁:一起观赏月亮(玉蟾)。5. 独悬金锡一玲珑:只有自己挂着一个金制的葫芦(金锡)。6. 岩间松桂秋烟白:山间的松树和桂花在秋天的烟雾中显得格外的洁白。7. 江上楼台晚日红:江上的楼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的红。8. 依旧曹溪念经处
《赠道者》 披霞戴鹿胎,岁月不能催。 饭把琪花煮,衣将藕叶裁。 鹤从归日养,松是小时栽。 往往樵人见,溪边洗药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道者生活方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道者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清苦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道者的日常生活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道教文化
【注释】 涂次:途中停留。偶作:偶然写成的诗。 岁月客中销:岁月在旅途中消磨殆尽。 崎岖:山路不平、高低不平。力自招:用力量去攀登。 野寺:乡村寺庙,指山间寺庙。 牵马渡危桥:牵着马渡过危险的桥。危桥:高险的桥。 为雨疑天晚:因为下雨,怀疑天色晚了。 因山觉路遥:因为山势连绵,觉得道路遥远。 前程何处是:前面的路通向哪里呢?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流寓外地的途中,表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感慨。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的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上山下山去,千里万里愁":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上下山的情景,他的心情充满了深深的忧愁。这种忧愁可能是由于他在旅途中的孤独、寂寞或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担忧。 2. "树色野桥暝,雨声孤馆秋":这里的“树色”指的是树木的颜色,可能是因为天色已晚,树木的颜色变得暗淡。而“野桥暝”则是指夜晚时
【解析】 本诗的译文是:蜀国刚刚开辟疆域,船儿正驶向庐山。庐峰上萤火虫飞舞,如同在拾取萤火虫。用兽皮裁成的褥子,使身体感到温暖。用莲叶制成的衣袍,令人感到芳香。楚地的水清澈碧绿,巫山的雨后青翠欲滴。不要让我衔受凤诏,我要三度回到朝廷。赏析: 首联“蜀国初开棹,庐峰拟拾萤”,点明了送友人江行之庐山肄业这一事件的时间背景和地点。蜀国指四川,这里指四川成都,蜀国初开,指蜀汉时期。开棹,即开船,泛舟江上
山居偶作 诗句: - 趋名逐利身:追求名利,追逐功名。 - 终日走风尘:整天奔波于世俗的纷扰之中。 - 还到水边宅:回到家乡的住所。 - 却为山下人:反而成为山下人的客人。 - 僧教开竹户:僧人教我打开竹制的房间门。 - 客许戴纱巾:客人允许我戴上纱巾。 - 且喜琴书在:幸好还有琴和书籍在身边。 - 苏生未厌贫:虽然生活简朴,但我并不感到厌烦。 译文: 追求名利身,每日奔波风尘中。 回到故乡宅
注释: 风急云轻,鹤背上寒意逼人,洞天之中谁又能说我归期难定?千山万水,瀛洲之路漫长无尽,何处烟霞飘渺处才是我修行的醮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仙境风光和修行者的孤独寂寞的诗。诗人通过对风、云、鹤、海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仙境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者的孤独和无助感的深深同情。 首句“风急云轻鹤背寒”,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云、鹤都赋予了人类的情感
巫山下作 细腰宫尽旧城摧,神女归山更不来。 唯有楚江斜日里,至今犹自绕阳台。 注释: 1. 巫山下作:在巫山下创作诗歌。 2. 细腰宫:古代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宫殿。 3. 神女归山更不来:仙女已经返回了山林,不再来此地。 4. 今:如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首两句“细腰宫尽旧城摧,神女归山更不来”,描绘了巫山的景色。细腰宫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居住的宫殿
【注释】: 庭竹:庭园里的竹子。 翠叶:深绿色的叶子。 承露:指露水,因为秋天的露水是清亮的,所以用“承”字来形容。 亚繁梢:风吹过竹林的时候,竹叶被吹得摇曳生姿的样子。 暝扫烟:傍晚时分,风轻轻掠过,把竹林中弥漫的雾气扫得一干二净。 知道:明白,清楚,这里指雪霜虽然变化无常,但是竹子始终不变。 永留:永远保留。 寒色:寒冷的色彩,这里指的是竹子的颜色。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竹子在四季之中的变化
【注释】 酬:答。舒公: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为文长遣世间知:指用文字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松径:山间小路。前山雪下时:指大雪封山的时节。 【赏析】 首联“无客不言云外见”,意思是说没有客人的时候,我就喜欢独自欣赏云海的壮丽景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无事时的惬意心情。 颔联“为文长遣世间知”,意思是说写诗就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我的才华和思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追求文学艺术成就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