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舆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画的诗歌,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将画中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一句:“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 这句诗的意思是:仔细观察这画,可以想象到它的背景是一片高山峻岭,山峦起伏,气势磅礴;画面中的水面深邃广阔,波光粼粼,映出天空的倒影;画中的人物相貌奇特,神态各异;画中飞翔的鹤悠闲自在,悠然自得;画面中的烟雾、云雾、树木
牡丹赋 古时人们谈论花朵,牡丹不曾被提及。它遁入深山,自幽而显贵。人们认为它是珍贵之物,但牡丹如何遇见?在天后之乡西河,有一座众香精舍,下面种着牡丹,其花特别奇异。天后感叹皇家花园有所不足,于是命将移植。从此,京城的牡丹,日渐繁荣。如今,从宫廷到官府,外延士民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水,不知其停息之处。每逢暮春之时,游玩的人如同疯狂一般。这也是国家繁华的一部分。近代文人为诗歌咏唱牡丹,没有能赋诗的
坊州按察 中部接戎塞,顽山四周遭。 风冷木长瘦,石硗人亦劳。 牧守苟怀仁,痒之时为搔。 其爱如赤子,始得无啼号。 奈何贪狼心,润屋沈脂膏。 攫搏如猛虎,吞噬若狂獒。 山秃逾高采,水穷益深捞。 龟鱼即绝迹,鹿兔无遗毛。 氓苦税外缗,吏忧笑中刀。 大君明四目,烛之洞秋毫。 眷兹一州命,虑齐坠波涛。 临轩诏小臣,汝往穷贪饕。 分明举公法,为我缓穷骚。 小臣诚小心,奉命如煎熬。 饮冰不待夕,驱马凌晨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桥山(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游览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忧虑。 首句“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描述了黄帝时代的历史长河。轩辕,即黄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感叹黄帝时代的结束和时间的流逝。 第二句“今来古往无不死,独有天地长悠悠”,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八月十五日读《唐历天宝以来追怆故事》时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唐朝灭亡的悲痛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句如下: ```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将寻国朝事,静读柳芳历。 ``` 注释:在八月五日这一天,我在中部官舍阅读了唐朝自天宝以来的追怆故事。我打算寻找关于国家的事情,静静地阅读柳芳编撰的历史。 ``` 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
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留连数日发后独坐寂寞因成诗寄之 诗句: 十年一相见,世俗信多岐。 云雨易分散,山川长间之。 我衔凤阙恩,按狱桥山陲。 君在龙骧府,掌奏羽檄词。 相去百馀里,魂梦自相驰。 形容在胸臆,书札通相思。 烦君爱我深,轻车忽载脂。 塞门秋色老,霜气方凝姿。 此地少平川,冈阜相参差。 谁知路非远,行者多云疲。 君能犯劲风,信宿凌欹危。 情亲不自倦,下马开双眉。 相对坐沉吟
诗句: 十年一相见,世路信多歧。云雨易分散,山川长间之。 译文: 十年一次的见面,世俗之路充满分岔。云雨易散,山川隔阂,我们的关系因此变得遥远。 注释: 1. 十年一相见:每年仅见此一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珍贵和难得。 2. 世路信多岐:世事多变,人心难测,道路多岐象征了复杂的人际交往和变化无常的社会状况。 3. 云雨易分散:比喻情感关系如同云雨,易受外界影响而分离
诗句原文: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 谁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怀旧嫁文姬。 译文解释: 在湘江边舞蹈之后突然感到悲伤,立刻脱下靴子走出华丽的帐幄。 谁是那些像蔡邕一样善于弹琴和饮酒的人?魏公曾经怀念过文姬的离去。 注释说明: - 湘江:指的是湖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古代常作为歌舞的背景或地点。 - 忽成悲:形容心情由喜悦转为悲伤,可能因为某种突如其来的情绪变化。 - 便脱蛮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选出“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题干已经明确指出了错误的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用典和比喻。 履春冰:意思是踏着春天的冰面行走。 投迹清冰上:意思是在清冷的冰面上投下足迹。 凝光动早春:意思是凝结了光芒,使得整个春天都显得生机勃勃。 兢兢愁陷履:意思是小心翼翼地走路,生怕陷入泥沼之中。 步步怯移身:意思是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害怕自己迷失方向。 鸟照微生水:意思是像鸟儿一样,映照着水面上的细微光影,使得水中的景象变得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