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金台夕照 山色微茫映古台,平原千里夕阳开。 谁知碧草遗基在,曾见黄金国士来。 树绕河流天外去,鸟翻云影日边回。 清时自重飞熊叟,不独奇谋得俊才。 注释: - 金台夕照:金台,指金人修筑的城墙,这里泛指金国或金朝的遗址或遗迹。夕照,夕阳西下的景象。 - 山色微茫映古台:山色微茫,形容山峦起伏,色彩朦胧;映古台,山色映照着古老的城墙。 - 平原千里夕阳开:平原千里,辽阔的平原地带;夕阳开
南昌八景 其一 西山积翠 西山秀出匡庐岑,翠壁万叠苍崖深。 长空不尽太古色,乔木自下高秋阴。 半峰日落鸟双度,绝涧月明猿独吟。 欲觅洪崖旧隐处,向风一寄瑶华音。 注释: 1. 西山:指庐山。 2. 秀出:美丽突出。 3. 匡庐岑:指庐山的南麓。 4. 翠壁:绿色的墙壁。 5. 万叠:层数众多。 6. 苍崖深:山色苍青深邃。 7. 太古:远古的时代,泛指远古时代的颜色或气息。 8. 乔木
居庸叠翠 【注释】:居庸,山名,又称鸡鸣山,在今北京昌平县西南。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户部侍郎时,是《北京八咏》组诗中的首篇。 【赏析】:居庸,又名燕山,为燕京的屏障。“居庸叠翠”,即指此山。居庸山势雄伟,层峦叠嶂,远望如碧波万顷,故称“叠翠”。诗人登高望远,心旷神怡,遂有感而发,挥毫写下了这首七律。 “岩峦重叠倚天开,翠色横秋海上来。”这两句是说居庸山的景色十分壮丽,它那苍翠欲滴的山峰
我们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和注释。 1. 北京八咏 其二 - 这是诗歌的主题或标题。 2. 玉泉垂虹 - 这是第一句的诗句,描述了一种景象。 3. 碧嶂丹崖泻不停 - 这是第二句的诗句,描述了山的景色。 4. 翠微云净转分明 - 这是第三句的诗句,描述了天空的景色。 5. 春风不散空中影 - 这是第四句的诗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6. 夜月偏闻树底声 - 这是第五句的诗句,描述了夜晚的景色。 7.
【注释】 琼圃:美玉砌成的大花园。瑶台:美玉砌成的平台。太清:指上界,天上。凤纹龙彩:凤凰的花纹和龙的色彩。九重:指皇宫,也指天。祥风:吉风。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珠树:珍珠做成的树。翠华:翠羽做成的花盖车。鸾旌:鸾鸟所飞的旗。文明化:指文化教化。周诗:指《诗经》。颂:赞美,歌颂。 【译文】 琼圃瑶台与上界的太清相接,凤纹龙彩照耀着春天晴朗的天空。 皇帝自随着吉祥之风转动
卢沟晓月 河上人家尚掩扉,河中孤月荡寒辉。 清霜古店闻鸡早,落叶空林见客稀。 飞雁渐随秋影没,远山还映曙光微。 壮游记得从东道,疋马高吟此际归。 注释:在河上的人家还没有打开门,河中的月亮在寒冷中闪烁着光芒。清冷的霜覆盖了古老的店铺,听到鸡鸣的时间已经很早了,落叶满地的空旷树林里只有很少的客人。大雁渐渐地随着秋天的影子消失,远处的群山仍然在早晨的阳光中隐约可见。记得我年轻时曾经游览这个地方
朝回遇故人,微雨洒芳尘。 万井莺声满,千门柳色新。 明时登紫禁,失学叹青春。 每忆西斋夜,论文劝酒频。 译文: 早晨回家遇到老朋友,细雨沾湿了芳草。 万家的井边鸟儿欢叫,千家的大门杨柳吐绿。 在大明盛世中登上紫禁城,却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叹息青春已逝。 常常回忆在西斋夜晚,一起谈论诗文劝酒。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王洪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
诗句释义 - 出龙河次胡祭酒韵:此诗应是某位官员在出龙河(一条河流)边,因事停留并作诗。胡祭酒可能是指胡人或某位姓胡的人。 - 画船鸣鼓发官河:乘坐有画饰的船,在河上用鼓声启动。官河可能是指某种公务相关的河流。 - 共说仙郎此地过:大家谈论着这位被尊称为“仙郎”的官员曾经在此地经过。仙郎可能是对某人的一种尊称。 - 山色遥连吴苑树:远处的山色与吴国的皇家园林相连,暗示了这个地方的历史或地理背景
北京八咏 其五 蓟门烟树 万家杨柳暗春城,曙色微分乳燕鸣。 空翠不随香雾散,清阴犹带晓寒轻。 平川杳霭迷征骑,小苑依微拂去旌。 最是清明看花处,几回吟望独含情。 注释:蓟门的柳树掩映着春天的京城,黎明的时候,淡淡的曙光中传来了燕子的叫声。空旷的山野上,翠绿的树林与淡淡的烟雾交织在一起,清晨的凉意还带着一些寒冷。平原上的景色被一层薄雾笼罩着,使人看不清前方的路,只能隐约看到远处小苑的轮廓
注释: 日华初映最高峰,玉树凝辉在半空。 日出时分,太阳的光芒照耀着最高峰,使得玉树闪烁在天空中。 佳气迥浮丹凤阙,清光遥入翠微宫。 美好的气息高远地飘浮在丹凤阙上,清冷的月光远远地洒落在翠微宫中。 松崖乍逐春风散,云峤仍含夜月重。 松树林忽然随着春风飘散,云雾山仍然覆盖着夜晚的月亮。 青琐朝回频极目,却将郢曲咏年丰。 清晨离开时频频远望,却把《郢曲》咏唱了一年的丰收。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