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诗句释义 1 年少羽林郎,安边问虎狼。 - "年少羽林郎":年轻的羽林军士兵。羽林郎是古代皇宫禁卫的称呼,常与皇帝或贵族子弟联系在一起。 - "安边问虎狼":询问边境是否安全如同面对凶猛如虎似狼的敌人。这里的“安边”和“虎狼”都暗示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 2. 分符入县度,驰马出胡羌。 - "分符入县度":分发兵符进入县城,可能是指军队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去执行任务。 - "驰马出胡羌"
金台送别二首 其二 相遇复相别,其如离思何。云连山色远,春入柳条多。驿路寒逢雨,江洲暖涨波。应知千里雁,长待北风过。 赏析: 这首《金台送别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王洪的作品,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相遇复相别”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短暂相聚与长久别离,“其如离思何”则反映了分离带来的痛苦与不舍。通过“云连山色远,春入柳条多”两句,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掩泪向边州 掩泪向边州,君恩此日休。身随胡地远,心是汉宫愁。雁塞春难到,龙沙草易秋。玉容何足贵,翻作羽林羞。 昭君怨这首诗通过王昭君的口吻,表达了她对和亲命运的无奈和对君王的怨恨。诗中“如玉不输金”一句,既是对自己美貌的自信,也是对命运不公的抗议。 首句“掩泪向边州”,描绘了昭君在国门附近含泪的场景,表现了她的悲伤与不舍。紧接着的“君恩此日休”
【注释】: 从军行:古时军中的一种唱和诗形式,由乐工填词,将士和之。这首诗是一首边塞的诗歌。 1.沙漠聚烟氛(烟氛:烟雾):指沙漠中的烽火台,用来报警。 2.喧喧动六军:指军队集结,喧嚣之声震动了整个军营。 3.兵符分上国:指将帅之间传递军事命令,兵符是古代用以传达军令的信物。 4.戎服映关云:戎服,指战袍,关云,即关山云气,泛指边关。 5.报主持高节:报告我主有高尚的气节。 6.捐躯立异勋
【解析】 “豪气动奎光”,“豪”指诗人的抱负和志向;“动奎光”,指诗人的抱负像天上的奎星一样高照。“金门谒帝王”“冠冕出殊方”二句,是说诗人到金门去拜谒皇帝,出使远方。“朔南归圣治”,“朔”指南方;“圣治”指贤明的治理。“冠冕出殊方”,指自己为官在外。“绿树孤坟在,青山百越长”。“绿树”指墓地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孤坟”指坟墓孤零,没有后人祭扫;“青山百越长”指山势险峻,地势崎岖。“若为官舍里
【注释】 求上人:指诗人的朋友。求,名。上人即和尚。 积水浮杯去:积水,指井水。唐代长安一带的井水很清。 谁云借路行:《庄子·外篇·寓言》:“宋元君闻卫灵公得阮籍之贤而与之宴饮终日,宋元君曰:‘子独不闻夫阮嗣宗乎?’阮籍曰:‘然。’宋元君曰:‘虽然,愿闻其所以。’于是阮籍乃言上党人阮咸,旷达有致于酒德。……故阮籍虽嗜酒而能以礼防其性,故世传之曰:阮嗣宗为步兵校尉及散骑常侍,皆有功德。”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意象、炼字等技巧分析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结合题目要求概括作答。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在充分感知诗意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上国人南去,澄江雁北飞”,这两句的意思是:送别的人们纷纷向南而去,清澈的江面上,大雁成群结队地往北飞翔。诗人以“澄”、“北”等词语点出时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夜宴西渡别任御史》,全诗如下: 离宴城西路,青年美绣衣。 水声喧陇树,夜色散林扉。 妙舞罗繻薄,狂歌锦瑟微。 明朝骢马路,霜冷曙乌飞。 注释解释: - 离宴城西路:离别宴会在城西路举行。离宴,指告别宴会,宴指宴饮。路,指道路。 - 青年美绣衣:年轻的男子穿着美丽的绣花衣服。青年,指年轻人。美绣衣,指华丽的绣花衣服。 - 水声喧陇树:水声在陇树间回响,形容声音洪亮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送严学广归越”,这是要求我们赏析诗句的大意,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来分析,同时注意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情感。 “干越东南望,家山绕梦思。”首联是说,我站在干越东南边远的一隅之地,眺望家乡,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似乎在梦中萦绕。 颔联“世途多窘捷,儒术岂磷缁。”意思是说
【注释】 铜雀台:即铜雀台,位于邺城北城门内,建安十五年曹操所建。 玉座:指铜雀台的豪华座位。 紫烟:指铜雀台上袅袅升起的香烟。 长袖:指歌舞者所着的长袖舞衣。 繁弦:指乐器上的弦乐。 陵树:坟墓周围的树木。 山花:山上的花。 朔望日: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 芳年:美好的年华。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描写铜雀台之景来抒发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