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浮杯去,谁云借路行。
鹤随飞锡影,猿识诵经声。
山阁看云出,花台坐月明。
喜同清净志,相与话三生。
【注释】
求上人:指诗人的朋友。求,名。上人即和尚。
积水浮杯去:积水,指井水。唐代长安一带的井水很清。
谁云借路行:《庄子·外篇·寓言》:“宋元君闻卫灵公得阮籍之贤而与之宴饮终日,宋元君曰:‘子独不闻夫阮嗣宗乎?’阮籍曰:‘然。’宋元君曰:‘虽然,愿闻其所以。’于是阮籍乃言上党人阮咸,旷达有致于酒德。……故阮籍虽嗜酒而能以礼防其性,故世传之曰:阮嗣宗为步兵校尉及散骑常侍,皆有功德。”
鹤随飞锡影:晋代僧人支道林,字道林,东晋时期有名的高僧。他经常在寺庙里讲经说法,听众甚多。有一次,他在讲经时,一只白鹤从天而降,随着他的飞锡(指锡杖)的影子落在讲台上,听的人惊叹不已,认为这是神来之笔,因此人们把这种景象称为“鹤随飞锡影”。
猿识诵经声:传说中,有个叫慧远的和尚住在庐山的一个洞窟里,他常常对着佛像诵读佛经。有一个猎人在山上打柴时偶然听到他的声音,便问他是谁。慧远告诉他说:“我正在念经。”这个猎人就问:“你在念什么?”慧远回答说:“我在念‘阿弥陀佛’。”这个猎人听了以后,非常惊奇地说:“你真能够认识佛法吗?”慧远说:“当然可以。”这个猎人就问:“你能认识多少?”慧远说:“我能认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猎人听了以后,感到非常惊讶,他说:“原来你认识这么多佛法啊!”慧远说:“其实,我并不认识这些佛法,只是我能够听到它们的声音罢了。”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比喻一个人能够辨别是非曲直,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山阁看云出:山阁,是指高山上的楼阁。看云出,是说在楼阁上看太阳从山后面升起。
花台坐月明:花台,是古代园林中的假山石堆砌成的台子。坐月明,是说在花台上坐着赏月。
三生: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人的轮回转世有三种情况:一是生前修行得道,成为罗汉;二是死后灵魂投胎到不同的世界,如畜生界、饿鬼界和修罗界等;三是死后又重新转生为佛。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之作。诗的前六句写送别情景。第一句写朋友要去的地方离自己不远,就像自己喝水一样容易。第二句写朋友去的目的是什么。第三句写朋友去干什么。第四句写朋友去了之后要做什么。第五、六两句写朋友去了之后会有什么收获。后四句写与朋友分别之后自己的感受。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全诗八句。前二句写景叙事,点明送别之事;三四句写友人离去后的情景,以及自己的观感;五六句写友人的离去对诗人自己产生的影响,以及诗人对此的感受;最后两句是对友人的祝愿和期望。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