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畿
诗句: 颦里西施貌若仙,吴王宫里斗婵娟。 三千粉黛承恩重,又上西湖范蠡船。 译文: 西施的容颜美丽如仙,在吴王宫中与其他美人争艳。三千名宫女都为她的美丽而倾倒,她又被送上了吴国君王的船。 赏析: 这首诗以西施为题材,通过描绘她的美貌和宫中的争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西施的美貌和地位使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最终却被送上了吴国君王的船,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的担忧。同时
诗句解读: 1. 客夕 - “客夕”指的是晚上,诗人以“客”字自指,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旅者或过客的身份。 2. 荒草茫茫大地风 - “荒草”描绘出一片荒凉的景象,可能暗示旅途的艰辛或者时间已经久远。 - “茫茫”用来形容广阔无垠,强调了环境的空旷和辽远。 - “大地风”则是指风吹过广袤的草原,增添了一种自然的力量感。 3. 野花犹发破垣东 - “野花”指的是在野外开放的花朵
诗句释义: 忼慷肝肠面血红,硬须如铁向西风。莫愁五十无知己,壮气犹存骏马中。 译文与赏析: 王邦畿的《赠张穆之》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邦畿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展现了他对友情、勇气和力量的独特理解和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情的抒发,王邦畿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世界。 关键词汇注释: 忼慷:慷慨激昂
注释: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美人图”,所以第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人的同情和怜悯。诗人闲情悯默地坐着,突然想要呼唤美人,但美人却懒洋洋地斜着身子,并没有回应。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美人之间的互动,诗人尝试呼唤,但美人并没有回应。第三句则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思念之情,仿佛美人就是他初见时的那个人。 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深情,尽管美人没有回应,但他仍然愿意默默地承受这份孤独
朱鹭 朱鹭,就是鹭鸶。鹭而朱,就是说它是红色的。匪路,指不是道路。 路诸,即路之乎。鹭于飞,意思是说,鹭在飞翔的时候,人们把它当作是世间的仪型。 鹭集鼓,意思是说,鹭鸟聚集起来,威震九州。 鹭不之,予朱鹭。路朱,独何欤。 我还是那只红色的鹭鸶。路朱,是指红色的鹭鸶,独自为何呢
【注释】 动:惊动、感动;黄金如土,不珍惜黄金。 名山游尽:游遍了有名的名山。 半偈:佛家语,指佛教经典中的一半。这里比喻佛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张穆之时作的赠诗。首句“廿载文章动汉京”,表明诗人与张穆之同在京师为官多年,彼此之间感情深厚。次句“黄金如土不留情”,表明诗人对金钱并不重视,他更看重的是友情。第三句“名山游尽逢僧语”,描绘了诗人游览名山时的所见所闻
【注释】 习静:闲居无事。诃林:佛教寺庙的别称。南地:《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后来用“大”字代替。恰当:恰好合适。惠席:设席招待客人。赏析:这首诗写夏日避暑,在寺院中闲居无事的生活。首句“日长习静无他事”,说明暑天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喜欢在室内避暑。第二句“避暑诃林塔殿中”,是说作者在寺院中避暑,是在佛塔寺殿之中。第三句“多谢老僧新惠席”
【注释】 欲往西湖未暇身:想要前往西湖却无暇去。 风光辜负少年春:春光美景被辜负了,因为自己未能如愿以偿地前去。 三城渡口梅花发:在三城渡口,梅花已经开放。 两眼睁睁只送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去。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二月,是诗人送友游杭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欲往西湖未暇身”,写诗人因公务缠身而不能前往游览西湖的遗憾之情;“风光辜负少年春”
注释:五天之后(即五日之后),万事都不如一个醉酒之地,溪边的流水和石头上生长的蒲草散发出阵阵的香气。芙蓉花开在这个夜晚,它应该绽放,不要在桥西去吊唁楚国的衣裳了。 赏析:此诗是写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看法。“万事”指一切世事,包括功名富贵、荣辱兴衰等;“一醉乡”指一个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的地方,也就是诗中所说的“酒乡”。诗人用五个字概括了人生的全部,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看法。
【解析】 (1)此诗为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游子思乡的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枇杷子熟柚花香”是说春天来临了,枇杷子已经熟了,柚子花也开了,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春景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游子东风欲断肠”则写出了诗人游子的心境。 (2)注释: ①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②东风:春风。 ③啼鸟:指杜鹃鸟。 ④斜阳:夕阳西下的太阳。 赏析: 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含蓄蕴藉,情真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