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畿
【注释】 溪女:浣纱溪上的女子。 十里:指距离较远的十里之外。 晴云霭绿烟:春云笼罩,绿烟袅袅。 桃花红绽落梅边:桃花盛开,落在梅花旁边。 隔溪浣女时相谑:隔着溪流洗衣服的女子时不时地开玩笑。 道是今年胜去年:认为今年的景色比去年更胜一筹。 【译文】 十里以外飘来春云,笼罩着绿烟。桃花红艳艳丽,盛开在落梅之间。隔着溪洗纱的女子时不时地开玩笑,说今年的风景一定胜过去年。 【赏析】
【注释】庚寅:指唐宪宗元和九年(814)。诃林:山名,即嵯峨山。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夜晚在山上的所见所闻。前两句写冬夜的山景。飒飒西风万木平,微微古寺一灯明。意思是说,飒飒的西风吹得万木都平了,只有那古老的寺庙里一盏灯光还亮着。 后两句写诗人自己。虚堂独坐闻寒雨,疑有孤魂泣夜声。意思是说,诗人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大厅中,听着外面淅沥的秋雨声,怀疑是有个孤魂在哭泣。 【赏析】此诗为纪游之作
这是一首题画诗,寄给曾炜的。 小春:初春时节。寒青:指冬末的树木。 石涧无人霜露零:石涧里没有人来,只有霜露落在石头上,发出声响。 世事感怀生白发:对世事有感而发,感慨万千而生华发。 迟君明月向孤亭:希望你在孤亭上欣赏这轮明月,不要辜负了它的美丽。 注释:初春时节,树枝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树木呈现出苍翠的颜色,寒气逼人。石涧里没有人来,只有霜露落在石头上,发出声响。我因对世事有所感而发
注释: 莺啼燕语,春意盎然。杨柳依依,庭院静谧,我无心去记写春天的诗句。虽然贫贱,但我的名字和身份仍让我感到厌恶,更不愿意在人前吟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和感慨。首句“莺啼燕语一时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鸟语花香,一切都显得如此生机勃勃。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他既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又觉得自己的身份低微,无法与之匹配。因此,他选择沉默不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与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诗歌进行赏析. “斯世人如上世人,游鱼天外不惊纶”,意思是说世上的人像天上的人一样,鱼儿在天上也不会受惊吓;“百年治乱无闻见,却笑桃花更避秦”意思是说:经历一百年战乱,我竟然没有听到过什么消息,只是看到那桃花更怕秦朝. 【答案】 译文: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以江城三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江边景色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江城如带一烟中”一句,写出了江城的轮廓,是一条曲折的江水,像一条绿色的带子一样在烟雾之中;“溪水无人木槿红”,描写了江边的景色,溪水潺潺,岸边的木槿花盛开着鲜艳的花朵;“啼鸟未阑山雨去,夕阳多在板桥东”两句,描述了傍晚时分,雨过天晴,太阳从西边慢慢落下,余晖洒满大地的景象。 【答案】 译文
晓漏 白简朱衣晓漏催,平明春色御门开。 不知辇下承恩者,谁从銮舆入楚来。 注释: 晓漏:指晨报时声,古代以更筹计刻,每刻一长,五刻为“更”。 白简:指御史台的官吏。朱衣:指皇帝侍从官。晓漏:即漏壶报时的铜壶滴漏,因天将亮时滴答之声,故曰“晓漏”。 平明:天色刚刚破晓之时,指天刚亮时。 春色:春日景色。 辇下:指皇宫之下。承恩:受到恩典。 辇(niǎn):古时帝王所乘之车。 入楚:进入楚国
注释:太阳高悬在天空,晴朗的天气出现在云层之上,楚地的士人精神焕发,头戴华美的冠帽。在路上遇到老朋友,不断向他打招呼,因为承蒙皇帝恩宠,新近被授予广文馆官员的职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祝贺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新官的祝贺之情。首句描绘了晴朗的天气,为下文的描写做铺垫。第二句以楚地的士人精神焕发、头戴华美的冠帽为画面,展现了友人的新气象。第三句通过“告语”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问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句:春已去。“荒郊寂寂”点出季节,春光逝去,万物凋零。“雨初晴”写出了天气变化,雨后转晴。“春已去”,表明春天已经过去了,诗人在感叹岁月流逝。第二句:“燕语莺啼野水清。”燕子的叫声和黄莺的鸣声交织在一起,在野外的小溪边响起,小溪也显得更加清澈。第三句:“日暮落花春已去,东风依旧尉陀城。”太阳落山的时候
注释: 江城的三月,江上云气渺渺,似乎就要下雨了。一条小溪在天边白云的映衬下显得遥远而又美丽。日暮时分,东风送来阵阵花香,令人陶醉不已。流水潺潺,春天的景色已经深深融入大地,然而田里却还残留着一些未被春雨润湿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城三月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以江云欲雨为引子,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基调。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