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汸
《雪夜访王稚钦投赠》 倦游东观后,招隐北山前。 不与公卿事,翻多农圃缘。 临池宜有翰,挂壁但无弦。 余亦怀归思,谁能更待年。 译文: 在东观宫的官职已经厌倦之后,我选择隐居在北山之巅,远离尘世纷扰。我不参与那些为公理而忙碌的事务,反而更加专注于田园和园艺的劳作。面对清冷的池水,我本应挥毫泼墨,却只能空挂墙壁,缺少琴弦伴奏。我也常常怀念着故乡的美好,希望时光能够稍作停留
【注释】 ①过古城:路过古都。寄忆:怀念。熊郡长:指熊安业,作者的朋友。②南狩:指南行至南方狩猎。朝宗:古代帝王祭拜山川,以祈求国运平安,称为“朝宗”。③预从事:参加公务。④奉宸游:侍奉皇帝出游。⑤庭闱:庭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官途中写给朋友熊安业的,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由思及怀,回忆昔日与熊安业一起参与政务的愉快情景,感慨时光易逝,人事难留。诗中流露出深沉的友谊和无尽的思念。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表达技巧及赏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浮湘作”,然后根据要求圈出相关诗句,再结合注释和相关注解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句:“行役本非意,达情聊自谙。”意思为远行本是无心之失,但到达之后心情却豁然开朗。 第二句:意思是说水波荡漾到天边,风景与江南截然不同。 第三句:意思是说衡山的云彩好似柱子一样支撑在天上
诗句释义: 清时不善宦,幽谷遂遗材。 秪自焚鱼卧,从人结驷来。漆园寒罢灌,竹径晚犹开。 更有相忘乐,何言兴尽回。 译文: 我清高的志向并不在于官场的仕途之路,因此我选择在幽静的山谷之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我独自一人隐居,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就像那燃烧着的鱼儿一样,悠然自得。而那些曾经与我一同共事的人,如今却纷纷离开了,就像那些跟随主人的车马,结伴而行。我独自生活在这个寂静的小院中
【注释】 1. 定光岩:在浙江天台县,有著名的天台山。西竺寺:在天台山。 2. 茱萸(zhū wú )节:指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 3. 祗树林:即只林寺,在天台山中。 4. 雾密:山中雾气浓厚。 5. 当杯:当酒喝。 6. 自伤摇落候:自己感叹秋叶飘零的时候。 7. 空有佩兰心:心里只有像佩兰那样的高洁之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临游览的诗。首联写登山时的景况;颔联点出“登阁”的所在
秋思 羁客本多忧,江城况属秋。 折腰缘斗粟,浪迹任孤舟。 遇竹啼湘泪,逢兰握楚幽。 乡心将逝水,日夜只东流。 注释: 1. 羁客:指四处漂泊的游子或流浪之人。 2. 江城:指长江之滨的城市。 3. 折腰:意为弯腰,比喻为了生计而不得不低头。 4. 斗粟:形容微薄的收入。 5. 浪迹:四处漂泊不定。 6. 遇竹:在竹林中遇到。 7. 湘泪:即“湘江之泪”,相传屈原投江后,其血化为湘江之水
闰七夕 情是经年约,欢逢闰月催。 临妆怜窈窕,欲渡思徘徊。 鸟讶香车转,鸾惊绣阁开。 今宵绛河上,应不厌重来。 注释: 1. 闰七夕:指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 2. 情是经年约:指两人之间的情感已经经过长时间的约定和期待。 3. 欢逢闰月催:指在闰月这个特殊的日子,两人的相聚更加珍贵和快乐。 4. 临妆怜窈窕:女子化妆时,因为美丽而感到自怜。 5. 欲渡思徘徊:想要渡河(即过河)时
诗句释义 1 忧居张叟携琴过访:描述了一个场景,一个名叫张叟的人带着琴来到作者的居所。这里的“忧”可能指的是作者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忧虑或困扰,而“携琴过访”则是一种礼貌和礼节的表现,意味着以音乐交流来加深了解和友谊。 2. 谢客卧山林: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隐居的生活方式。作者选择在山林中居住,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宁静与自由。 3. 烦君远见寻:此处感谢张叟不顾距离来访,表现出对张叟的尊敬和友好
《过东山寺访王岳州》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山寺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关键词的注释: - 闻有蓬莱处,因栖鸾鹤群。 - 听到有蓬莱仙岛的存在,因此栖息于鸾和鹤的群体中。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王岳州所在的环境非常美好。 - 坐溪看定水,登阁藉慈云。 - 坐在溪边观赏定水,登上阁楼借助慈云(指佛教中的佛光)。定水指的是平静的水面
诗句: 凤刹元侵汉,龙宫况倚台。 译文: 凤凰的寺庙原本就是汉代的,龙宫殿更是依山傍水高耸入云。 注释: “凤刹”指的是佛教中的寺庙,“龙宫”则通常指神话故事中龙王居住的宫殿。"侵"表示接近或覆盖。“汉”在这里可能指汉朝,暗指寺庙的历史久远。“况”是连词,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状态或动作,此处表达一种假设关系。“慈灯”和“福酒”都是佛教仪式中的物品,前者常被用作祈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