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汸
秋日二首 其二 关山回素节,水月湛清虚。 暑气销兰酌,凉飔袭桂裾。 露疑仙掌后,叶似洞庭初。 愿得逢南雁,他乡一寓书。 注释: - 关山回素节:指秋天来临,关山开始落叶。 - 水月湛清虚:水面映出月亮的倒影,显得格外清澈宁静。 - 暑气销兰酌:夏天炎热,人们常在凉爽的地方饮酒消暑。 - 凉飔袭桂裾:微风轻拂着桂花的衣襟。 - 露疑仙掌后:露水像仙掌一样晶莹剔透,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诗句输出: 清章流胜迹,丹阁俨宏规。 云雨知何处,江山见往时。 芳筵难再合,萍水易相思。 王勃君身是,才华复在兹。 译文输出: 清澄的江面上流淌着曾经的胜迹,巍峨的阁楼矗立着宏伟的规划。云雾缭绕的地方不知在哪里,美丽的江山见证了往日的时光。美好的宴会难得再次相聚,像浮萍般漂泊的友情让人倍加珍惜。王勃虽然身处此地,但才华依旧闪耀。 关键词注释: 1. 清章 - 清澈的江水和明亮的天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公元743年所作的一首五律,全诗如下: 野寺随林建,幽扉面水开。 上方今夜月,千里故乡台。 酒为闻鸡散,帆应逐雁回。 佳期迷后会,含意问如来。 注释: 1. 野寺随林建:指的是一座位于树林中的寺庙。 2. 幽扉面水开:指的是一扇面向水边的门,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3. 上方今夜月:指天上的月亮。 4. 千里故乡台:指的是遥远的家乡,如同一座高台。 5. 酒为闻鸡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题思想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结合注解,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技巧。 “僧居苦空寂,人世与相违”,意思是僧人住在寺庙中,清苦寂寞,世俗世界的人与他们不相容。“自拂铢衣去,谁传灯梵归”,意思是僧人自己披上袈裟离开,谁能把佛法传给俗世间呢?“觉花飘处尽,慧草藉来稀”,意思是花开的地方已经没有,智慧的草木已经稀少了。“独有听经鸟
狱馆书情 棘馆坐如焚,蓬心讵可云。 肠非一夕逝,情是百忧纷。 直道难容世,孤操每离群。 从来汲长孺,曾揖卫将军。 注释: 棘馆:监狱。 蓬心:比喻心地纯洁无暇。讵(jù):岂,难道。 肠非:指人的寿命不会长久,这里指人的生命。逝:逝去,这里指死亡。 直道:正直之道。 汲长孺:西汉人张敞的字,他为官清廉,不徇私情。 卫将军:汉武帝刘彻的舅舅、大将军卫青
夜泊江州 春月映残辉,风静微闻柝 潮回悉露矶,梦随吴地尽 魂向楚乡飞,岂但琵琶曲 能沾司马衣 赏析: 《夜泊江州》是明代诗人皇甫汸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夜晚泊船的场景和内心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和生动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音乐才华的自豪之情。 首句“浔阳江上夜,春月映残辉”描绘了诗人夜泊江州的地理位置和季节特征。“浔阳”是江州古称,这里既是诗人泊船的地点
过半塘寺登阁 宝阁开星劫,珠宫擅水乡。 入林飘法雨,绕陛落天香。 山径寻方近,云霄眺更长。 窗前金塔影,时现玉毫光。 【译文】 登上宝阁,仿佛穿越了星际,进入珠宫般的水乡。 树林中飘散着佛法的雨露,台阶上落下天香的味道。 在山路上寻找方向,仰望天空更加遥远。 窗前的金色塔影,时常映照着玉石的光芒。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攀登过半塘寺的阁楼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宝阁开星劫
【注释】: 窜迹:指流放。 谢朝市:辞别朝廷,远离官场。 言往:即“欲往”,想去。 斯地:此地方。 齐塞北:泛指北方。 淮南:指长江之南,今安徽、江苏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被贬黄州后的感慨和志向的诗。全诗分三段:前两联为第一段,写自己虽然被贬谪,但仍有一颗报国的忠心;中间两联为第二段,表达自己要辞别朝廷,远赴江潭;最后两联为第三段,抒发自己的志向和决心。全诗情感真挚
诗句释义与赏析如下: 江郡劳承檄,都门报罢官。 - 译文:在江郡(即今浙江地区)任职期间,因为某种任务或使命而承担了繁重的工作;而在回到京城(都门)后,被告知已经辞去官职。 - 注释:江郡指古代中国对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称呼。劳承檄指的是接受任命并承担相应的任务。都门是指京城的大门,这里代指朝廷。 - 赏析:此句反映了刘明府在地方任职时所承受的责任与挑战,以及回归京城后的职位变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义来联合成一个整体理解诗意。首先弄懂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花县停骖处”:指诗人停车的地方,即花县的驿站。“芹斋”,这里指宋司士家。 “宿黄陂县乡人宋司士携酒过话”:我住在黄陂县时,乡里的人宋司士带着美酒来与我畅谈。 “客身俱是寄”:我这漂泊在外的客人身体都像寄居一样。“寄”指寄居、寄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