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
【注释】 1.陈彦博:诗人的朋友。 2.永寿寺:在今河南洛阳市。 3.朝光:早晨的阳光。 4.东冈:东方的丘陵。 5.高城:高大的城墙。 6.逝者:流水,指江水。 7.所欣:所喜欢。 8.梓峰:指山名。 9.阿兰若:梵语Aranrasa之音译,意译为空门寺院。 10.施以良田畴:给僧人提供肥沃的土地。 11.甲子方一周:即一年。 12.香镫夜达旦,奉祀绵千秋:香灯通宵通明,供奉祭祀延续千年。
这首诗是明朝杨士奇的《石浦舟中》。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自钱塘附漕舟泛海至石墩时至正乙亥嘉平廿三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乘船顺江而下,经过海路到达石墩。"至正乙亥"指的是公元1349年,"嘉平"则是指农历十月。这里的“甲子”可能是一个误植,因为“嘉平”通常不与“甲子”直接关联。 昔人去己远,此理何由宣。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人智慧和道理无法传达给今人的感慨
诗句解析与译文 孟秋天气肃,楼船出东瀛。 注释: 孟秋:指农历九月,即秋季。 翻译: 孟秋的天气是寒冷而严肃的,楼船从东瀛出发。 微风吹五两,初日明双旌。 注释: 微风:轻轻的风。 翻译: 轻风拂过,带来了凉爽;初升的太阳照亮了两面飘扬的大旗。 晓逾料角险,暮泊淮阴城。 注释: 晓逾:在早晨时分越过。 翻译: 在清晨时跨越险峻的地形,傍晚时停泊在淮河边的古城。 木落原野回
送郭安道升宪椽 冰霜操愈坚,刚柔不茹吐。 黄堂飞荐章,姓名达乌府。 八月绣衣使,持节江之东。 薅荆薙榛棘,狐狸亦循踪。 抡才惟若人,修能获举援。 行看补舜裳,胸有五色线。 黄梅雨初霁,移文下桃州。 隶卒效奔走,车骑拥道周。 班荆西郭门,长途马蹄疾。 遥望敬亭山,草木似相识。 行行至莲幕,挺挺立霜台。 平生多抱负,今日良慰怀。 江左民力疲,况乃苦徭役。 早夕被鞭笞,征敛从何出。 贪污挟势权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次韵云扉讲师游南山有怀张外史旧游:此诗为张籍所作,张籍在唐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官员,他曾任国子司业(即太学教官)。“次韵”是诗歌的一种体裁,即对别人的作品进行模仿或回应。这里的“云扉讲师”很可能指的是张籍自己。“游南山有怀张外史旧游”表明了诗人对张籍过去游历南山的经历的怀念。 昔陪张外史,蹑云上崔嵬:诗人回忆起与张籍一同攀登山岭的情景。“蹑云”形容登山时仿佛踩着云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农人耕种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题画禾 梅雨天气,田野一片湿润,农民们正在田间劳作。 布縠鸣桑阴,布縠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用来比喻田间的声音。桑阴是桑树荫下,指农民在桑树下劳作。 吴侬躬耒耜,吴侬指的是江南一带的农民,躬耒耜是指亲自拿着犁进行耕作。 播种乃力任,播种时需要用力,这里强调农民辛勤劳作的精神。 来牟既登场
【注】裔:后代。倭奴:指日本国。僻分,远离。带方,指南方。 罔率化:不听从教化。椎结:把头发盘绕起来,形如椎头。斑斓衣:五彩缤纷的衣服。剽攻:抢劫。轻生:轻视生命。蹈巨浸:在大海中行走。出没:行动不定。崇明里:地名。掠虏:劫掠百姓。肆奸凶:肆无忌惮地作恶。桓桓:威武的样子。张将军:指孙权。《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
【注】: 1. 匡山: 指庐山。 2. 五咏看松阁: 庐山有五个观赏松树的楼阁,分别是东林、西明、上寺、南寺和北寺。此诗为《匡山五咏》中的第五首。 3. 灵渊汇亭西: 灵渊亭在西山,位于庐山西北角,亭前有“灵渊”二字石刻。 4. 野芳新绿合:野花盛开,绿色的草地一片繁茂。 5. 岩扉空翠迷:岩洞的门被翠绿色所掩映,使人感到迷蒙不清。 6. 林深不见日:林木茂密,看不到太阳。 7. 地迥惟闻鸡:
匡山五咏看松阁 【注释】: - 众山皆部娄:众山都如同小亭子一样。 - 小亭立孱颜:小亭子坐落在瘦弱的山峦上。 - 仰观逼霄汉,俯视迷人寰:抬头仰望,仿佛能触及天空;低头俯瞰,能看到人间的美景。 - 一勺沧溟水,数点瓯闽山:一捧沧海之水,几处瓯江、闽海的山色。 - 朝暾照涧谷,红紫何斓斑:清晨的阳光照亮了山谷,使万物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 兰荑茁石罅:兰花在石缝中萌发。 - 鞠丛冒溪湾
自钱塘附漕舟泛海至石墩时至正乙亥嘉平廿三日 平生远游屐,历览名山川。 北上齐鲁境,西溯荆襄船。 承平百年久,关塞静风烟。 道里不裹粮,朝吴暮幽燕。 岂意戎马生,跬步那可前。 朅来钱塘城,雉堞云山连。 带甲三十万,兵革利且坚。 中军霍嫖姚,智勇开三边。 井邑百战馀,白骨蒿莱缠。 粮道又梗阻,故里难回邅。 漕侯万人杰,饟运来江壖。 仓皇问归路,黄色眉间鲜。 太守敬爱客,江亭祖离筵。 临行重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