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壮
注释: 1. 藕泉:荷花池中的泉水。 2. 辘转丝牵:形容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像车轮一样在转动,又好像被丝线牵引着。 3. 只扬空:只在空中飘荡。 4. 清泠不著自泥中:清冷的水珠并不沾附在泥巴中。"清泠"是清凉的意思,"自"是独自,"泥中"是泥土里。 5. 如泉酒:像泉水那样清澈的酒。 6. 堪摘孤根试碧筒:可以摘下一根孤单的根来试试这清冽的泉水是否能喝。"碧筒"是一种古代的饮酒器具
【注释】 岳顶:指五岳之巅。三峰:即中条山,又称王屋山,是五岳之一,因峰势险要,如三座山峰耸立而得名。霄汉:指天空。金茎:指金茎露。长奉:长期供养。咫尺香山:咫尺之间,意指极近的地方。消不得:形容距离很远。万盘寒玉:形容山高林密,云雾缭绕的景象。芙蓉:荷花的别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首句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遥望中条山,只见它耸立在云海之上,好像一座三峰并立的山峰
注释: 1. 云瀑樵西唱采茶,道情三老便移家。 2. 香山近日饶铛鼎,扫拾莲峰瓣瓣花。 译文: 1. 在云瀑旁樵夫唱着采茶的歌谣,三个道人已经搬走。 2. 香山最近有锅鼎,打扫拾起莲峰上的花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的生活。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注释:我学习明经,继承了前人的学术传统,研究了千年的大义。 更补充词臣,专门进讲,不辜负圣志在春秋。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自述自己学习明经的过程和成就的诗句。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学术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以及对圣志的追求和实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谦逊和努力
诗句原文: 草色江声转庙门, 萧萧若个不清魂。 分明玉镜台边水, 不着黄陵半点痕。 赏析: 陈子壮的《胥江天妃庙边竹》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首句“草色江声转庙门”,形象地描绘出了庙门周围被绿色植被包围、江水流动的声音环绕的情景。接着“萧萧若个不清魂”,则表达了诗人在看到如此美景时,心中的宁静与超脱。 “分明玉镜台边水”一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对菊九首·其二》之一。此诗以菊花的高洁、傲岸自喻,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志在高远,不为世俗所屈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性。 “浮名三十脱乌纱”。浮名:虚名。乌纱帽: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因用黑纱做成而得名。这里指官位和俸禄。脱(tuō):摆脱。乌纱帽是官员的标志,一旦戴上,终身不变。李白在这里说自己脱离了官场的功名利禄,不再受这些虚名的束缚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写法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是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从全诗中找到需要分析的句子,最后结合注释和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赏析诗歌,所以要先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江行见暴骨五具诗以埋之 正子空江枕石宜,桃花春水太相欺。 回环试听庄生语,还尔千秋万岁期。 注释: 江行见暴骨五具诗以埋之:在江上行路中看见五具尸体,于是写了一首诗埋了他们。 正子空江枕石宜:正子是诗人的名字,江边空旷的江面上石头很平整,适合躺着睡觉。 桃花春水太相欺:春天的桃花和江水都显得太过美丽,让人感到欺骗。 回环试听庄生语:我试着回想庄子的话语,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还尔千秋万岁期
【解析】 此诗为题画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前二句写诗人在月夜之中,于峰头弄笛的情境,后两句写山中风雨交加,诗人却依旧在风雨声中吟咏。全诗以“移竹”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情感。 【答案】 昨夜峰头弄阮俞。海天鸾啸未曾孤。一竿亦是球琳选。风雨山房听有无。注释:昨夜:指昨天。峰头:山巅。弄阮俞:即“弄阮”,古代一种吹管乐器,又名阮咸,晋人阮咸善此器。箫、笛、笙、簧,统称“管乐”
【注解】 1. 好事:这里指的是善于做事情的人。胜事:指美好的事物、佳话。 2. 茶经:即《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的一部关于茶的书。水经:即《水经注》,是一部著名的地理著作,由南北朝时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 3. 青莲法:指佛教的莲花生大师,传说他能用舌头生出莲花来。 4. 江心第一泉:指位于长江中心位置的庐山东林寺前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