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诗句释义 1 "地迥廛居远,天空眼界明。" - 这句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可能为寺庙的轩窗),远离城市的繁华喧嚣,视线开阔,仿佛能触及天边。 2. "雨来江变色,风急树添声。" - 这里描绘了雨和风的景象,雨水让江水颜色发生变化,狂风则让树木发出声音,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3. "渺渺怀贤思,依依恋旧情。" - 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怀念以及对过去的深情眷恋。 4. "酒阑人尽去,犹自立檐楹。"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时,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关键意象和关键词语来分析。第一、二句是写诗人在荒园中剪韭的情景,三四句写蔬食的美味。五六句写自己处境艰难,但能自给自足;七八句写诗人虽然身居高位,但仍然清苦。 【答案】 ①“春山逢夜雨”,以景起兴,引出下文。夜雨降临,春山也显得分外幽静。②“剪韭入荒园”,写出了作者在荒园中剪韭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孤寂落寞的心情。③“绿润茨菰饭
【注】冷斋:僧徒住持的斋堂。 绝:断绝。 虚堂:空旷的殿堂。 厨空:斋堂内没有炊烟,指没有食物可供食用。 留衣:留下衣服,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澹:淡泊,恬静。 炎凉:指世态人情冷暖变化。 学:效仿。 寒微:贫寒,卑贱。 赏析: 此诗为僧人作,描写了僧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和对佛教的理解。 首句“寂境世缘绝”,描述了僧人生活的寂静和远离世俗的生活环境。这里的“寂境”指的是安静的环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宗鲁的七咏之六,名为《蓬户书声》。诗中描绘了一位幽居山林的读书人,他住在简陋的草屋里,环境清幽。他的书房在林间山坡上,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十分优美。 "幽人读书处,茆屋住林坡。" 这句诗描述的是幽人的住处,一个简陋的小茅屋坐落在树林的山坡上。这里的“茅屋”和“林坡”都是关键词,分别代表了住所的简陋以及地理位置的偏僻。 "灯影留残月,书声隐薜萝。" 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
注释: 1. 密树荫虚堂,高林昼日长。:浓密的树木遮蔽了空旷的殿堂,高大的树林在白天显得格外长。 2. 疏花闲自落,幽梦觉还忘。:稀疏的花朵悠闲自在地飘落,梦中的幽梦醒来后便忘了。 3. 宦达怀先志,栖迟惜众芳。:仕途得意时心怀先人的志向,隐居时珍惜各种花草。 4. 栽培各有待,非是学三王。:栽培和培养各有其时机,不是像古代的三皇那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槐庭景色的诗。首联描绘了槐庭的景色
这首诗是宋宗鲁的《禾黍秋风》的第二句,其内容如下: 秋风村巷起, 禾黍远依微。 古道无人过, 晴空有雁飞。 译文与注释: 秋风从村巷中吹起,远处的禾黍随风轻轻摇曳。 古老的道路上没有行人经过,晴朗的天空中偶尔有大雁飞过。 已经足够了去酬答岁月的事务,应该想要询问寒冷的衣服。 只要能有丰收的喜悦,那莼菜鲈鱼的味道就会让人想起故乡的美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风吹过乡村
【注释】 三鹭图:指画中有三只白鹭。老树寒塘:老树,指枯树;寒塘,即冷清的池塘。孤栖境最宜:独自栖息,最适合于它。双行:指白鹭成对。良有待:很有待着的时候。独立:指白鹭独自栖息在池塘上。翘翎:指白鹭的长腿。眼正窥:眼睛盯着看。画图深意别:画中的白鹭有很深的意思。托物重兴思:用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赏析】 《三鹭图》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三只白鹭的不同情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穷阴连朔漠,积雪满山城。 不辨峰峦气,空闻涧壑声。 注释1:穷阴:极夜,指冬天或寒冷的日子。朔漠:北方的沙漠。 译文1:冬天的夜晚笼罩着北方的沙漠,山上覆盖了厚厚的雪。 净涵书幌白,寒觉布衣轻。 怅望平林外,苍茫烟雾横。 注释2:净涵:纯净地容纳。书幌:书柜。 译文2:纯洁地容纳了书柜中白色的书籍,感觉到衣服变薄了。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冬日里兰山的景象。首句“穷阴连朔漠,积雪满山城”
东风吹野草,春意忽依依。 烧迹绿初满,樵痕青尚微。 雨肥惊发遍,霜重较添稀。 为尔增惆怅,飞香欲上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北原的景色,生动地捕捉了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之美。诗中“东风吹野草,春意忽依依”两句,以风动草木为喻,传达出春天来临的生机与活力。诗人细腻地描述了野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以及春意渐浓时草木的生长变化。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入微的观察
醉渔 一棹清江曲,人称是醉渔。 酣馀逃物色,醒独感糟餔。 适意聊凭酒,生涯不为鱼。 陶然云水窟,高枕即吾庐。 注释: - 一棹(zhào):划着一只船的桨。 - 清江:清澈的江流。 - 人称:别人认为。 - 酣馀:醉酒后的样子。 - 逃物色:摆脱世俗的诱惑。 - 糟餔(xiāo bái):酒糟,这里指酒。 - 适意:舒适、愉快地。 - 生涯:生活、生计。 - 高枕即吾庐:意思是我枕高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