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水的美的作品,诗人以水为题,通过对水的描绘,表达了对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析:有美渊源士,名溶字净夫。 “有美渊源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一位有着美好品德的人,他的名字叫做“源”和“溶”。在古代文学中,水源通常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和纯净的美德,因此这里用“源”和“溶”作为人名,寓意着这个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质。 “名溶字净夫”
诗句解析 1. 澄静秋来水,苍茫腊后天。 - “澄静”:描绘了水面的清澈平静。 - “秋来水”:指秋天到来时的水。 - “苍茫”:形容天空广阔,颜色深重。 - “腊后”:指农历十二月,腊月之后。 - “天”:天空或云彩。 - 注释:描述了秋季的清晨,水面因寒冷而变得清澈平静,天空广阔且颜色深沉,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 2. 空花迷浦树,远色见林烟。 - “空花”
注释: 竹庄:隐居之处,以竹林为标志。 西村耕隐处:在西边的村庄里隐居。 菉竹似云屯:菉竹如云般聚集。 九曲不知径:曲折的道路让人难以找到入口。 千竿方到门:千竿竹子才达到门口。 幽期分少室:与朋友约定,一起到少室山游玩。 美盛亚淇园:美丽繁荣堪比淇水之园。 为问平安信:询问平安的消息。 传芳见子孙:希望美好的事情能传扬给子孙后代。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竹林隐士生活状态的诗歌
卧云 闻有西方士,幽居在白云。 日高窗漏曙,风静榻馀薰。 寝息收龙雨,冥栖伴鹤群。 悠然半间屋,无地着尘氛。 翻译: 卧云 听说有个住在西方的高人,隐居在白云之中。 阳光升起,窗户透进晨光,清晨醒来,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睡觉时,仿佛能感受到龙的气息,静静地躺在这里,听着鸟儿的鸣叫,享受着宁静。 悠然自得地生活在半间屋中,没有地方沾染尘埃。 注释: 1. 闻有西方士
荆妇堕齿有感 视舌知柔在,论心觉汝良。 动摇勤吐哺,疏豁厌糟糠。 未老何嗟及,无儿重此伤。 平生恩义在,诸妾共沾裳。 注释: 荆妇堕齿有感 - 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妻子的牙齿掉落后所作,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厚意。 视舌知柔在 - 观察舌头的状态可以判断出一个人是否温柔,所以这里表示妻子温柔的性格。 论心觉汝良 - 通过交谈来感知妻子的善良。 动摇勤吐哺 - 形容妻子勤劳贤惠,总是辛勤劳作。 疏豁厌糟糠
注释: 一从分别后,梦想镇悠悠。 自从你离开以后,我日夜都想念你。 路远知难见,书来看转愁。 道路遥远知道相见不易,书信来时反而让我更加忧愁。 归舟烟月冷,故宅菊花秋。 回到家乡,看到冷清的月光和菊花,更加让人感到孤独。 物色将离思,年年江水流。 看着眼前的景物,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思念,每年江水都会流淌不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诗句释义与译文对照 为高宪副题画二首其一赏析 诗词原文 草尽白石露,林幽苍藓生。不移君子节,如有故人情。明月照秋影,凉风吹夜声。凤川千亩废,顿觉数竿清。 注释 1. 草尽白石露:描述草色变黄,露出白色的石头。 2. 林幽苍藓生:树林中阴暗处长出苍翠的苔藓。 3. 不移君子节:比喻人的品行坚贞不屈,如君子一般。 4. 有故人情:表达对旧时朋友的怀念之情。 5. 明月照秋影
【解析】 题干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瀛洲为锡山杨秀才作”。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注意从诗中找出关键性语句,然后理解诗句意思,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瀛洲”即蓬莱,这里泛指仙境。“锡山杨秀才”,即锡山的杨秀才,诗人的朋友。“曾到瀛洲路”,意思是曾经去过那里。“清孤绝点埃”,意思是清幽高远,与尘世隔绝。“浪香鱼易化”,意思是在大海中浪荡的鱼儿很容易被人吃掉。“月爽桂长开”
乌程贰教李春夫四首 其一 桥门奉侍 张宁 禄养知何日,依亲未可期。 聊凭菽水奉,得便寝兴时。 风木丘吾感,公庖考叔遗。 三年不归者,此意竟何思。 诗句释义 禄养知何日,依亲未可期。 这句话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无法在此时回归父母的无奈。"禄养"指俸禄和供养,即通过职位获得的经济收入来供养家人;"知何日"意味着何时能回报父母的养育恩情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一组。 (1) 尊酒分携后:离别时,你我举杯共饮了这杯酒,然后挥手道别。 (2) 星霜七载间:分别已经七载。 (3) 壮怜吾白首:感叹自己年华已逝,头发变白。 (4) 少觉尔苍颜:你虽然年纪尚轻,但容颜却显得憔悴。 (5) 杜曲花时醉:指在杜曲赏花时饮酒至醉。花时,指花开时节;杜曲,地名,在长安城东南。 (6)山阴雪夜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