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注释】 南川八景 :唐白居易《南溪六题》诗中有《游南溪记》,称“余与韩愈、张籍、李公佐、陈陶会于南溪,泛舟而游焉”。南溪,即今四川广安市境内的武胜溪。后以“南川”借指武胜溪。八景,是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成都名胜之一。 孤山:在成都城西,为成都名胜之一。春到孤山未:春天还没有到,指冬天还未过去。 因梅见物情:看到梅花,触发了作者的感情。 南枝:指南方的枝条,这里代指梅花树。北干:北边的树干
【注释】: 良夜永如年:良夜即美好的夜晚,指一个长时期。良夜永如年,意为美好夜晚像一年一样漫长。 山亭坐超忽:山亭是诗人所游之处的山间亭台,超忽意即超然、洒脱。山亭中坐着,超然、洒脱。 清风度修篁:清风过竹林,竹叶随风而动。 虚室自生白:空荡荡的房间,自然生出白色的东西,这里比喻诗人心境清白无暇。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在山亭上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心情非常愉悦
【注释】:清杂兴八首:这是作者在闲居时写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八首。余清杂兴:即《清夜录》中的诗作。馀:《清夜录》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集,共四十首。《清夜录》中共有诗作八十四首,这里只选了八首。杂兴:指诗歌中夹杂着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时间、空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独坐高亭,欣赏着山中美景
以下是对《杂题六首·其一》逐句的详细解读: 1. 幽芳寄悬崖: - 幽芳:这里指深藏不露的芬芳,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 寄:寄托或依附。 - 悬崖:山崖边。 - 诗意:将美好而深沉的情感寄托在山崖之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情感的执着追求。 - 赏析:通过“寄”字的使用,诗人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2. 秋蒲出寒水: - 秋蒲:秋天的蒲草
【注释】: 明月印长溪,凉风送虚榭:明月倒印在长溪里;凉爽的秋风吹过空荡的阁楼。 孤榻冷如冰,怀人坐长夜:独自躺在冷冰冰的床上;怀念朋友坐在长夜中。 【赏析】: 《馀清杂兴八首》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其中第四首。诗人以“孤”字起头,用一“冷”字收尾,中间十二句,都是写独处时的孤独、凄冷和思念之情。 “明月印长溪”,写景。“长溪”,指长流不息的溪水。“印”,映照。明月高悬
注释:夜晚冷清,衡阳的月光洒下,秋高气爽,震泽的风呼啸着吹过。 它们相互呼唤着,又相互召唤着,飞落在荻芦的深处。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季景色的诗作。首句“夜冷衡阳月”,交代了时间(夜晚)和地点(衡阳),同时点明了季节(秋)。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衡阳的月色,“秋”则渲染了整个秋天的氛围。第二句“秋高震泽风”,通过“秋高”和“震泽”这两个意象,表达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最后两句“相呼复相唤
注释: 南川八景:指唐李德裕的《南川八咏》。南川,即南溪。 去此障烟枝:去,离开。障烟枝,即障烟柳。 养此凌云节:养,培养,修养。凌云节,高耸入云,有凌云壮志的气节。 白昼引清风:白昼,白天,指日中之时。清风,指凉爽的风。 良宵逗华月:良宵,美好的夜晚。华月,明亮的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李德裕对南川八景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赞美
南川八景 其五 注释:赤壁已经没有人烟,扬州在何处?我闲情逸致地唱起紫芝的歌,悠然自得地走入松阴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松林之中的情景。首句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赤壁已无人烟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扬州的思念之情。次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感,他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安放灵魂的地方。三、四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他唱起了紫芝歌,步入松阴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这首诗语言简练
杂题六首其五: 树密秋容淡,江深暮景闲。日斜人不见,惟有钓舟还。 诗句解析 树密秋容淡 - “树密”:描述树木茂密的情景,暗示秋天的宁静与深远。 - “秋容淡”:秋天的色彩淡雅,给人一种清冷之感。 - 整体意境: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树木繁茂却不失萧瑟的景象。 江深暮景闲 - “江深”:描绘江水深邃、宽广的意象。 - “暮景闲”:黄昏时刻,景色显得宁静而闲适,无纷乱之景象。 - 整体意境
杂题六首 其三 风雨湿蓑衣,求鱼晚不归。 此心先有待,何必说忘机。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风雨湿蓑衣:“风雨”描绘了天气的恶劣情况,而“湿蓑衣”则表达了诗人在雨中劳作的艰辛状态。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2. 求鱼晚不归:“求鱼”象征着追求和探索,而“晚不归”则反映了一种坚持不懈但可能暂时无法得到结果的态度。这里的比喻展示了坚持真理或信念的重要性。 3. 此心先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