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西湖十咏为李载章题 其三 花港观鱼 张宁(明) 圉圉复洋洋,茭青露藻香。前湖张水戏,谁解步濠梁。 译文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绘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理解。诗中的“茭青”指的是水生植物茭白的根部,而“藻香”则是指水中的水草散发出的芳香。“张水戏”则描述了人们在湖中游玩的场景,而“步濠梁”则是指走在石桥上观赏风景。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
注释: 红润:指色泽鲜艳,红润的果实。 香甘:味道甜美。 胜北梨:比北方的甜梨还要美味。 晴窗:晴朗的窗户。 图画:这里指宋人画卷中的景物。 重和:再次创作或修改。 宋人诗:宋朝人的诗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南橘与北梨的对比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首句“红润过南橘,香甘胜北梨”直接点出了主题,南橘的色泽鲜艳,味道甜美,胜过北方的梨。这里的红润和香甘都是对南橘的赞美
【注释】 虬枝:指葡萄的藤蔓。蚓蔓伸:蚯蚓出洞,蔓草蔓延。行藏:行为和出处。与时契:符合时宜。不独:不仅。味宜人:味道可口。 【赏析】 此诗是诗人咏葡萄之词。诗中赞美葡萄在岁暮之时,藤蔓满架;春归时,蔓草蔓延。同时,还赞扬了葡萄的果实,认为它不仅味道可口,而且能与人相契,合时宜。 首句以“岁晏”点明时节,用“虬枝满”形容葡萄藤蔓丰满、旺盛,生动地勾画出葡萄生长繁茂的景象。第二句写到了春天到来之时
注释:鹌鹑一只 秋天的稻谷白得发肥,卑屈地栖息在地上,不懂得飞。 清凉的风吹动它的短翼,好像卜商那件破旧的衣服。 赏析:此诗是一首五、六言绝句,前两行写秋景中的鹌鹑,后两行以“凉风”和“卜商衣”比喻鹌鹑的体态和神态,生动形象。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将鹌鹑比作有情感的动物,使鹌鹑具有人的感情色彩,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注释: 流水倾泻在危桥之上,清风洒落于虚阁之间。 山下有行人们行走,山花与行人相互映照。 译文: 流水倾泻在危桥之上,清风洒落于虚阁之间。山下有行人们行走,山花与行人相互映照。 赏析: 《题灵隐小画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全诗通过描写山水之间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首联“流水泻危桥
【注解】 晚:傍晚。坐:闲居,无事可做。有怀:有所怀念、有所思念。白鹤暮归来:白鹤傍晚归来。瑶琴未成曲:指没有弹好《高山流水》的曲调。佳人:美女。空谷:山谷。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41年),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期间所作,时值安史之乱即将爆发。当时,诗人正与友人岑参等人同游终南山,故有此诗。 “白鹤暮归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晚”字,写白鹤归巢;次句写“未成曲”
枯株鹡鸰 冻雪满林梢,孤飞不敢高。 译文: 枯树的鹪鹩,冰封的树林中,孤独地飞翔,不敢高飞。 注释: 枯株:枯树,即鹪鹩栖息的地方。 冻雪满林梢:指树上的积雪覆盖了树枝,使得树枝看起来就像被冰封住了一般。 孤飞不敢高:表示鹪鹩孤独地飞翔,不敢飞得太高,害怕受到捕食者的攻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又孤独的画面。在寒冷的冬天,枯树上的鹪鹩独自面对着飘落的大雪和冰冻的枝条
注释:娇小的青衣使者,是那郁郁葱葱的蜡瓣花。虽然它依然散发着香味,但是谁能欣赏呢? 赏析:这首诗以梅花鸟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中通过对梅花鸟的形态、香气和观赏者的描写,展现了梅花鸟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即可。 (1) “幽梦忽惊觉,严城方向晨”一句,写梦境醒来,天已大亮。诗人在西湖南屏山的灵隐寺中,夜半时忽然从睡梦中惊醒,只见晨曦初照,曙光四射,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他这才发觉原来是一个梦。“幽梦”“严城”“方”,写出梦醒后,发现是黎明时分,暗示自己此时身处深山寺庙之中。 译文
【注释】 葳垂:花枝低垂。 宛:仿佛,好像。 恋:依恋。 怜:爱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三句,每句七个字,结构整齐,音韵和谐,形象生动。前两句写花鸟的情态;后一句写鸟对花的怜爱之心。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花比作美人,以“宛”字写出了花与枝头的亲密关系,用“恋”字写出了鸟对花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则从侧面点出鸟自怜花好的原因。 此诗以“花”和“鸟”为题,实际上写的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