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初
三月一日寒食 残花细雨半钩帘,过雨溪山总翠蓝。 禁火人家春寂寞,莺啼应未到村南。 注释:三月一日是清明节,天气寒冷,所以人们要吃寒食,禁火,扫墓。这首诗写的就是清明时节的景象。 翻译: 三月初一寒食节, 残花细雨半钩窗帘, 经过雨水后的溪山都变成了翠绿色。 家家户户禁火节,春天显得寂寞, 黄莺的啼叫应该还没有传到达村庄的南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时节自然景色及人情风俗的诗。
【注释】 过雨啼莺:雨后,鸟儿叫得更清脆了。啼:鸣叫声。莺:黄莺。着意闻:故意去听。阑槛( lán∥ qiàn):栏杆。小桃春:娇嫩的桃花。时光怪杀空归去:时间真奇怪,我竟然白白地回去。倩(qǐn)垂杨绾住人:垂杨柳好像在用它来挽住人一样。绾:缠绕。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莺儿比作有感情的人,写它“过雨啼”,而诗人却“空归去”。这两句是说,诗人自己本可以留在这里欣赏小桃的春天
【注释】 忽雨 其二: 突然下雨。 依稀烟树: 模糊不清,若隐若现的树木。 暮鸦: 傍晚归巢的乌鸦。 春事:春天的景色。 无端: 无缘无故,突如其来。 怪落红: 对突如其来的春雨感到奇怪和惊讶。 白发相知: 年老的朋友或知己。 卷帘: 打开窗帘。 闲坐: 悠闲地坐着。 雨声中: 雨声中度过。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一首写春夜雨景的小诗。全诗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春夜雨景图:在朦胧的烟树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晓试春衫雨雾中: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春雨中试穿春衫的情景。"晓试"意味着在清晨,春衫可能是指新近购置或准备的衣物,因为春天是换衣时节,常被用来象征新的开始。"雨雾中"则描绘了一幅春雨蒙蒙、细雨如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氛围。 2. 半庭芳草湿残红: 这句继续描述春雨中的景色,"半庭"可能指的是庭院的一部分或一半空间
注释: 感旧偶成:感慨故朝,偶然写成的诗。 多在荒烟野水中:很多都位于荒芜的江水之中。 愁杀芦洲风急处:让风吹得急的地方让人感到忧愁。 寒笳吹过暮城东:傍晚时分,寒风吹着笳声穿过暮色苍茫的东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于故朝、故乡的深深怀念。诗人通过描绘故朝台馆和芦苇洲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时光的无限感慨,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注释: 忽雨:忽然下雨。 飘风急雨:狂风暴雨。 燕初泥:燕子刚刚落在湿泥上。 新竹成阴:新长出的竹叶遮住了小阁的西边。 数卷残书香篆息:有几卷旧书,上面残留的墨迹在风中渐渐消失。 园花落尽到荼蘼:花园里的花都凋零了,只剩下最后的茶蘼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把春雨的清新、静谧,以及春天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飘风急雨燕初泥”
【注释】 春寒:即“春寒料峭”,形容天气渐暖,但还带点冷意。 烟雨声中酒梦残:在蒙蒙细雨和淅淅沥沥的风声中,酒已喝得差不多了,梦境也渐渐消失了。 蘼芜添绿又春阑(lán):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而草木却开始萌生新芽,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鹁鸠(bó jué)唤处西风急:“鹁鸠”是布谷鸟的叫声,这里借指春天的到来;“西风”指秋风,因为秋天吹来的风叫西风。 自是杨花惹暮寒: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杨花随风飘散
【诗句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的诗。文衿:文人儒士的服饰,即文士的衣襟。叹二髦:感叹年华老去。二髦:指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倚空灏气渺秋毫:形容天空高远,云气浩渺,秋天的毫毛难以觉察。树云分暝侵残帙,江雨添凉入弊袍:树影斜斜映在黄昏的天空中,江上的风雨增添了凉意,都进入了破旧的衣服里。新沐尚应惭贡禹,故书犹拟寄山涛:刚洗过澡还感到惭愧,因为想到汉朝的贡禹和晋朝的山涛都曾因才高而遭贬谪。无端岁月催疏鬓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题自画秋林平远: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秋天的景色画。"题自"意味着作者在这幅画作上题写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而"秋林平远"则描绘了一片宁静、深远的秋林景象。 2. 北苑高情宿世同: 这里的"北苑高情"指的是北方的皇家园林,通常与皇家的高雅情感联系在一起。"宿世同"可能意味着这种情感跨越了世代,与历史上的许多文人骚客共鸣。 3. 疏林汀渚正秋风:
榆晚高堂续构成,独桥双涧步秋清。 榆树在黄昏时显得格外高大,高堂之上续写了诗作;独自漫步于独桥之上与双涧之间,感受到秋天的清凉。 牵篱野蔓残花影,绕户林塘过雨声。 牵拉着篱笆上爬满野蔓的植物,残留在花影中的是落花的余辉;穿过林塘时听着雨声,如同细语般轻柔。 种术圃通黄叶路,采芝人老白云扃。 在种植药材的小圃中铺着通往黄色落叶之路,采摘灵芝的老者年老且步履蹒跚;他行走在被云雾缭绕的山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