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道
【诗句释义】 城破兵连远近村,皇皇趋入泮宫门。 甘从烈士捐生义,不学降臣负主恩。 气逐彩云随剑化,形摹青血与砖存。 我来感悼前朝事,为立穹碑慰古魂。 【译文】 城中破败,士兵四处逃散, 在远方各个村庄,我惶恐地进入泮宫门。 我愿意像壮烈的烈士那样,捐躯报国, 也不愿像那些投降的臣子那样,辜负国家的恩情。 我的魂魄随风而去,化作彩云, 而我的躯体则被埋葬在青石板下。 我来此是为了悼念前朝之事,
题海角石 刘崧(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 诗曰: 何年海岳孕奇珍,偃蹇空余数尺身。 贯地莫穷山脉络,倚天还涌玉精神。 触邪定乱千年兽,瑞世终为五色麟。 为语藩臣勤爱护,勒铭应得比坚珉。 译文: 何时海岳孕育着神奇的瑰宝,独自拔起土中可三四尺尖锐如笋
【注释】 乱山窝里缚禅庵,路转东溪渐向南。 林鸟每留闲客住,野猿时对老僧谈。 庖分夜雨岩前溜,阁贮秋云坞内岚。 谁把新诗题瘦竹,一枝摇动翠𣰦毿。 【赏析】 《游宝峰庵和僧穆庵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上片写诗人到宝峰庵后的感受。开笔点出“宝峰”、“庵”,交代出诗人的目的地。第二句,写诗人来到宝峰庵的路途中所见到的景象。“乱”字,用来形容山林树木参差杂乱、参差不齐
育王寺 灵踪深閟压东南,楼阁丹青闪翠岚。 灯影半空摇上塔,炉薰千载出西庵。 山看玉几无云好,泉取金沙瀹茗甘。 细读长公碑刻画,黄昏万丈觅龙潭。 注释: - 灵踪深閟(bì)压东南: 意为神灵的踪迹深深隐藏在东南方向。 - 楼阁丹青闪翠岚: 楼阁上的画和色彩与绿色山峦相映生辉。 - 灯影半空摇上塔: 灯光在半空中摇曳,仿佛晃动着登上塔顶。 - 炉薰千载出西庵: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一个隐居山林的诗人,他通过写景表达了他的志向和感慨。 逐句释义与赏析: 1. 层楼杰阁护慈云 - 这句诗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和美丽,用“杰阁”形容其建筑之壮观,“护慈云”则暗示这寺庙如同天边的云朵一般,为众生带来庇护和慈悲。 - 注释:层楼指的是多层的楼阁,杰阁可能指特别宏伟或精美的建筑。 - 赏析:通过比喻表达对寺庙的崇敬之情。 2. 暮鼓晨钟咫尺闻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南京(古称金陵)美景的七言律诗。 第一句:“作镇皇州势独雄”,意指作者以豪迈的笔触描述了南京作为皇州的壮丽景象,地势独立雄壮。 第二句:“英英紫气散晴峰”,形容南京的山峦云雾缭绕,景色优美,如仙境一般。 第三句:“龙蟠实为金陵重”,表达了作者对南京历史的深厚感情和对其地位的重视。 第四句:“鹤怨曾因蕙帐空”,描绘了南京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如古代诗人李白曾在这里居住
【解析】 此诗是诗人游历狮子山龙潭后即景生情之作。“万壑千峰竞斗奇,穷探愁见夕阳低”写诗人在狮子山龙潭的所见所感:山峦重叠,林木苍翠,景色十分秀丽;然而诗人却觉得这里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感到有说不出的惆怅。“乾坤自是开图画,今古谁能尽品题”写诗人对风景的评价:大自然的山水画,自古以来就有人赞美它,但又有谁能完全理解它呢?“风搅飞泉晴亦雨,云封洞口到犹迷”是说山中之景变幻莫测,有时晴空万里
【解析】 “曾桔徐子实家”是第一句,意思是曾经在徐子实家里尝橘子。“竹下围棋送夕阳”,意思是在竹林下下棋送走太阳。“野云飞尽水风凉”,意思是野云飞尽,江水风凉。“已收残局看花饮,更唤佳儿剪桔尝”,意思是已经收了残局来看花饮酒,又叫佳儿来切桔子尝。“蒂湿尚含清晓露,味甘何待满林霜”,意思是橘子的蒂湿了还带着清早的露,橘子的味道并不需要等到了满林霜才甘甜。“谁知又食家山果,旧岁兹辰在异乡”
【注释】 鄮岭:即鹫岭,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刹竿无恙:寺庙的石柱仍然完好无损,没有受到破坏。 地雄南土:指杭州地处南方,地理形势雄奇。 三佛:指灵隐寺、上天竺和韬光三个佛教寺庙。 东溟:指东海。 宸翰:帝王的诏书。 高阁表:指高耸入云的楼阁。 岩泉:山中的泉水。 老松前:指山中苍古挺劲的老松树。 虚生白:形容自己空有虚名,实际上并未有实际成就。 神光上客船:指在游览名胜时,常常感到心神愉悦
青山四绕出无门,半日从容坐竹根。 青山环绕四周看不到出口,我悠然自得地坐在竹林之中。 目送溪流入东海,心随秋日照中原。 看着溪水流入东海,心中却随着秋天的阳光照耀中原。 石头绕路如人立,藤蔓和云落地繁。 石头围绕的小路像人在站立,藤蔓缠绕着云朵落到地上显得繁茂。 便合买牛耕谷口,人间何处是桃源。 于是准备去购买牛只耕作山谷入口,但哪里才是理想的避世之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