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湘
赠水墨峦上人 讲解余精小笔,深院竹修修。 试墨因磨雨,思山忽写秋。 静曾穷鹤趣,高亦近诗流。 更拟缘清思,和云状沃洲。 注释: 讲:传授,传授知识。余精小笔:指笔法精妙细腻。余:我、我之的意思。精:精湛。小笔:细笔。深院:幽深的庭院。竹:这里指的是竹枝,也指竹子。修修:修长的样子。 试墨因磨雨,思山忽写秋:尝试着用墨,是因为下雨了,想到山中的秋天。 静曾穷鹤趣,高亦近诗流:宁静时曾穷尽过鹤趣
【诗句解读】 1. "掩门多径草,凉气动疏林。" - "掩门":关闭大门。 - "多径":有许多条小路。 - "草":指门前的杂草。 - "凉气":凉爽的气息。 - "动":吹拂的意思。 - "疏林":稀疏的树林。 2. "细雨经烟尽,微阳到菊深。" - "细雨经烟":细雨在烟雾中飘过。 - "尽":消失。 - "微阳":微弱的阳光。 - "菊深":菊花深处。 3. "话诗无鸟过,试茗有僧寻。"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鸟道人分去,同行只有筇。 - “鸟道”指的是山中狭窄曲折的小径。“人分去”表示人们纷纷离开,可能因为山路险峻或天气恶劣。“同行”则说明还有一人与诗人同行。 2. 过桥泉照齿,穿竹藓留踪。 - “过桥泉照齿”形象地描绘了泉水流过桥下的情景,仿佛能听到水声清脆如同牙齿相碰般悦耳。“穿竹藓留踪”则描写了在竹林中行走时,竹叶上的苔藓留下了足迹,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3.
注释: 原野宜秋步,支筇日欲斜。 秋天的原野上,拄着拐杖散步,太阳快要落山了。 断桥时立鸟,疏草露行蛇。 在断桥旁站着,看着草上的露水让小蛇移动。 细雨沾梨叶,微风过稻花。 小雨落在梨树叶上,微风吹过稻田的花朵。 坡西又吹笛,烟火两三家。 山坡的西边传来了笛声,有两三家人家在冒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首二句写诗人独自散步于秋日的原野上,拄着拐杖,太阳快要落山了
【注释】秋夕宿杨明府厅:秋夜在杨明府的厅里住宿。 主人:指杨明府。无俗缘:没有庸俗的缘分,意即有情义的朋友。 留客菊花边:让客人坐在盛开的菊花旁。 雨气寒并竹:雨水的气息和寒冷与竹子融合在一起。 秋风声杂蝉:秋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与蝉鸣交织在一起。 爽知于酒称:酒能使人感到舒适愉悦。 闲觉爱棋偏:闲暇时喜欢下象棋。 不欲欹孤枕:不想歪倒孤零零的枕头。 却漱泉:又喝泉水漱口。
【注释】 登高:即《登高》诗。九月九日重阳节,是古代文人骚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天晴”点出时间是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秋思”是诗人此时的心情。“大醉”是诗人醉酒后的状态。“高山”、“水”和“采菊寻僧”都是写自己独酌于高处,与世隔绝的情景。“狂吟罢未能”是说虽然吟诗已到极处,但仍然不能尽兴。 【赏析】 此诗为重阳节登高之作。 首句“天晴九月九,秋思搅腾腾”,写时值九日重阳,天朗气清,登临赏景
暮春郊园雨霁 郊园春已暮,霁色射疏篱。 地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 野人来尽日,山鸟话多时。 偶傍松窗立,微风动七丝。 翻译: 暮春时节的郊园里,春意已渐渐消散,雨后的天空晴朗透亮,阳光照进了稀疏的篱笆。地面安静,连地上的青苔都能透过竹叶看见;沙质的土地清澈见底,树林的影子倒映在池水中。野人们来来往往,整天都在这;而山里的鸟儿则不停地交谈着。偶尔靠在松木窗边站着,微风吹起窗帘,摇曳着七根细丝。
注释: 县幽多水石,栽竹亦成畦。 在幽静的县城里,有很多美丽的水石和竹木,它们都被精心地栽培成了一畦又一畦。 听雨公田近,开窗月岳齐。 在公田旁边,可以听到雨声,而在窗户前,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和山峰。 宿禽无别语,病马立闲蹄。 夜幕降临时,鸟儿们不再发出不同的声音;而病弱的马儿,也静静地站立着。 夜坐闻清唱,何人钓月溪。 夜晚坐在窗前,听到了清澈的歌声,不知道是谁在月色下的溪流边垂钓。 赏析:
注释: 1. 闭门苔自长,春恨极天涯。 - 闭门:关闭门,形容人独处或隐居。 - 苔自长:指庭院中的苔藓自然生长,无需人工照料。 - 春恨:春天的思念之情。 - 极天涯:指思念之情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2. 落日山横水,空城雨过花。 - 落日:太阳落山时的景象。 - 山横水:形容山势险峻,水流湍急。 - 空城雨过花:指雨后空城,花瓣飘落如雨。 3. 断狂曾避蝶,多病更闻蛙。 - 断狂
偶负同年约,知君先出京 赵湘的《及第东归泗上遇孙穆之话别》是一首描绘友人别离情景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同窗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时刻的不舍。以下是诗句及其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偶负同年约,知君先出京 偶负:无意中辜负 同年:同年考中的人 约:指同年之约 知君先出京:知道您已经先于我离开了京城 相逢得酒病,欲别值蝉声 相逢:相遇 得酒病:因饮酒生病 欲别:想分别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