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汝舟
诗句解析 1. 晡景阁崇壕,还云泥羽袍。 - 晡景阁:傍晚时分的景色,阁为观景之处。 - 崇壕:高大且深的护城河。 - 还云泥羽袍:形容穿着像云朵般轻盈、羽毛般飘逸的衣服,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2. 沙游仙迹横,秋捧雁行高。 - 沙游仙迹横:在沙漠中漫步时,似乎看到仙人的足迹。 - 秋捧雁行高:秋天时,像捧着一群大雁飞翔的样子。 3. 弗雨加天翠,微风亦海涛。 - 弗雨加天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梦起》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酒醒后,看到窗外月影斜横,听到风吹松梢,茶炉烧残,老友得麋鹿,明河为浪湍,行行问竹杖,风露尔无寒等景象,抒发了诗人在酒醒后的感慨。 【答案】 译文: 今夜喝酒忽然醒来,十洲的仙境没有尽头。 月光映照着松林,一片乱麻般的树影。 朋友得到了仙鹿,明亮的银河翻涌如急流。 走啊走啊问路杖
暮过九鲤潭: 在傍晚时分经过九鲤潭。 共有垂纶兴,何期并钓船: 我本来就有钓鱼的兴致,没想到竟然和你们一起乘船。 中流频鼓枻,得意久忘筌: 在水中央不断地击桨,以至于忘记了筌蹄。 岸静秋涛落,帆收沙月悬: 岸边静静,秋风拍打着波浪落下,帆船收起,沙洲上的月亮也悬挂在空中。 蛟龙正入夜,神理太幽玄: 蛟龙正要进入夜色之中,天地间的道理实在是太深奥了
亭会 亭子临苍壁,高檐覆草菅。我来乘白鹿,蹴踏万花间。 赤日避林幄,青芝抱竹关。飞扬剑歌在,酩酊散秋颜。 注释: 亭子:亭台楼榭的简称 苍壁:苍青色的山壁 高檐:高高的屋檐 草菅:野草 白鹿:白色的鹿 蹴踏:踩踏 林幄:树荫 青芝:灵芝 抱:抱着 飞扬:飘动 剑歌:剑舞和歌声 酩酊:大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诗人豪放不羁性格的诗。全诗以“亭会”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注释】 长至:农历冬至。吴山,即浙江的吴兴(今湖州市)一带山。 至日:冬至之日。山雨:山间的云雾。过:散去。眼中浮埃空:眼睛中没有尘垢,显得清澈。眼目清朗。 偶来:忽然来到。沧海客:指仙人。紫霄宫: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江色了人意:江水的颜色冲淡了人的愁绪。了,消解。 鹤群消晚风:鹤群消失在傍晚的凉风里。鹤群消失,指暮景将收。 云物任西东:云气和物体任由它们在西和东流动、飘荡而不受拘束。
诗句大意: 白兔跃过天边的明月,黄龙戍外城边烽火连天。 战马嘶鸣照亮了明扎的阵势,哨兵巡逻着回归营帐。 破碎的镜子无法阻挡佳期的到来,轮圆的月亮映出敌人的败落。 丈夫们要为国家而战斗,别想念我身轻如燕却多情善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边塞夜晚的景象,通过自然元素和战争场景,展现了边疆的苍茫与战争的紧张气氛。开头四句直接入题,分别写关、山、月
【注释】 太安:唐玄宗年号(712—756)。三五:指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即孟秋月十五日。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岐路:歧山,在长安东,为长安到洛阳的大道。千林树:形容山林树木之多。百涧泉:形容溪流之众多,声势浩大。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由长安赴东都洛阳,途中经过岐山时所作。全诗以“念”字为贯串,从旅途出发前到到达目的地,一气呵成;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琢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概括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概括。“泛舟重经青原”“祖关冬再入”表明作者游历了多次,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崖色斜移树,泉声半出山”“拂人黄叶过,穿竹白云还”描绘了一幅秋景图,表达了作者游子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惜芳华晚,风霜且炼颜”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自己美好年华的珍惜。
过陈生山庄 高言无与晤,携兴陟幽庄。 燕泥纷上壁,蚕叶半垂筐。 暖池鱼弄荇,晴坂草吞霜。 欲奏思乡曲,关山绕夕阳。 注释: 1. 高言无与晤:高谈阔论,意指没有地方可以与之畅谈。 2. 携兴:带着兴致。 3. 陟(zhì)幽庄:登上幽静的山庄。陟,登、升。 4. 燕泥:燕子筑巢留下的泥土。 5. 蚕叶:蚕吃桑叶。 6. 暖池:温泉浴池。 7. 晴坂:晴朗的山坡。 8. 思乡曲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在分析时既要指出某种修辞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