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表
【诗句释义】 赋得临池柳春天的气息正弥漫,寒霜的侵袭已不见。 细长柳条轻绕堤岸,乱丝飘落水面沉。 柳絮随风摇曳落去,树梢疏影不似林。 笼住烟雾没有远态,遮日少有浓荫阴。 傍晚鸟儿窥巢而入,寒蝉抱叶低声鸣。 常常因为离别尽,非为笛中音。 【译文】 春色方骀荡,霜华讵见侵。 萦堤轻缕结,拂水乱丝沈。 摇落还同絮,萧疏不作林。 笼烟无远态,障日少繁阴。 夕乌窥巢入,寒蝉抱叶吟。 长因离别尽
注释: 1. 风烟违柳塞,霜气怆萧晨。 译文: 风和烟都远离了柳树关塞,清晨的霜气令人伤感。 赏析: 这句诗描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家乡的哀愁。 2. 度险追飞急,凌空顾影频。 译文: 在险峻的山路上急速飞行,在空中不时地回头张望。 赏析: 这句诗通过“度险追飞”和“凌空顾影”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出了秋雁飞翔时的状态,生动而传神。 3. 没云还结阵,乘雾正迷津。 译文:
诗句原文: 肘后黄金亦可怜,身闲羸卧五湖烟。 人间纵有瞿塘险,不到芦花钓渚边。 注释解释: - 肘后黄金: 指在皇帝身边获得的珍贵财物,这里用来反衬自己的清贫。 - 身闲羸卧: 形容生活悠闲自在的状态,身体虽然瘦弱却能够自由地躺卧。 - 五湖烟: 指的是中国五大淡水湖的风光,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 - 人间纵有瞿塘险: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地势险峻,此处表示即使面临重重难关
【注释】梁少嘉:梁思成,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内侄:即侄子。“梁少嘉”是作者的堂弟,而“内侄”是堂弟的妻子所生子。 【赏析】 诗题中的“梁少嘉”,“内侄”二字,表明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和关系。“少嘉”是“思成”的简称;“内侄”是“少嘉”妻子的侄子。“北上”是说梁思成要去北方(北京)了,这是全诗的起因。 首句“海子荷花十丈开”,是说在海子边,有十丈高的荷花盛开。海子就是池塘。这一句诗写景,但景物很美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南雍游学期间与欧氏家族的后代交流,并寄去了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欧氏祖辈的敬意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金陵花月不曾空”,意指南京城的美景从未被遗忘。金陵,即今南京,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胜地。这里的“花”和“月”分别指代了春天和秋天的景色,而“不曾空”则表示这些美景永远不会被忽略。 第二句“粽汁曾经饮楮公”,是指诗人曾在端午节时品尝过粽子
【注释】 江夏:今湖北武昌。欧,姓。 虞部公:即虞集,号伯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好友欧游时,又想起了他的祖父虞部公,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江夏童年已拜郎”,回忆少年时代的一次经历,当时作者在江夏做官,年青有为,受到百姓的拥戴和爱戴。这句中的“拜郎”是说受百姓的爱戴,而“拜郎”一词,用得十分恰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百姓对作者的拥护与支持。 二句“殿前扶侍有辉光”
【注释】: 1. 一苇所如:指船,以“苇”代船。 2. 为何太仆作:为什么让一个姓何的太仆写这首诗。 3. 三径谁寻仲蔚家:指陶潜《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这里用陶潜自比。 4. 秋风几度桂松花:秋风吹过,桂花松树都凋落了。 5. 卧游想到蓬莱阙:卧在船上游玩时,想到了蓬莱山上的宫殿。 6. 一片山窗落海霞:一片海天相接处的云霞映照在山窗里。 【赏析】: 首联
石室龙床 《和端州太守王君宗鲁七星岩二十景诗》鉴赏 1. 原文及翻译: - 诗句:紫气冥冥护白龙,玉鳞千载尚留踪。天门一去成霖雨,闲却金梯十二重。 - 译文:紫气环绕着白龙,千年的鱼鳞依然留痕。天门一过就下起霖雨,金梯十二层被空闲。 2. 注释与解析: - 紫气冥冥:紫色的云雾弥漫。 - 白龙:可能指水中生物,如白鱼或水草等。 - 玉鳞千载:千年的时间,象征古老或长久。 - 天门一去
【诗句释义】 和端州太守王君宗鲁七星岩二十景诗石室龙床:此乃王君宗鲁的七言绝句《题七星岩》中的一句。 秋作千峰翠作陵,松间织鸟挂寒藤。:秋季的山峰青翠欲滴,如同一座座绿色的丘陵;在松树丛中,有一只鸟儿正在编织着秋天的羽毛。 道人半醉斜阳酒,指点金银最上层。:道士们一边喝酒一边指着最高的山峦,好像是要他们把山里的金子和银子都拿出来给他们。 【译文】 秋天的山峰青翠欲滴,仿佛一座座绿色的丘陵
【注释】 端州:古县名,今广东肇庆市。王君宗鲁:即王庭筠,字元规,五代时人。七星岩: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七星岩山。石室、龙床:指七星岩中岩石上凿刻的佛像。班凤沼东:相传汉武帝曾在曲阜召见东方朔(班固之父),武帝问他为何能“为帝谈笑”。东方朔说:“臣无他才能,但能吹箫作凤鸣。”故称“班凤沼”。蓬蒿:野草和蒿菜,这里借指荒凉的地方。文园: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别墅名,在成都西南。金盘:汉成帝刘骜的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