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花月不曾空,粽汁曾经饮楮公。
伏暑梦回茅屋底,何人酤酒话江东。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南雍游学期间与欧氏家族的后代交流,并寄去了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欧氏祖辈的敬意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金陵花月不曾空”,意指南京城的美景从未被遗忘。金陵,即今南京,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吟咏的胜地。这里的“花”和“月”分别指代了春天和秋天的景色,而“不曾空”则表示这些美景永远不会被忽略。

第二句“粽汁曾经饮楮公”,是指诗人曾在端午节时品尝过粽子,而这位名为“楮公”的人可能是欧氏家族的一位成员。这句诗通过回忆端午习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第三句“伏暑梦回茅屋底”,描绘了一个夏日伏天的场景。伏天,即夏天最热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室内避暑。这里的“茅屋”指的是简陋但舒适的小屋,而“梦回”则表达了诗人在炎热中仍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一句“何人酤酒话江东”,意为询问是谁在谈论着故乡的事情。这里的“江东”泛指故乡,而“酤酒”则是饮酒的意思。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展示了他在异乡结交新友的情境。

整体赏析:这首诗以南京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节日风俗和人情世故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金陵花月”比作永不凋零的美好记忆,将“端午节”称为“端午之节”,以及通过“茅屋”和“江东”等词汇传达出对故乡的情感寄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